何黃錦珍 見證
記得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我禱告求上帝更徹底使用我、更新我,使我成為別人的祝福。三月,因為咳嗽往見醫生,經詳細檢查,醫生說我患了肺癌,右肺完全萎縮,並且擴散至左肺。左肺有3cmX2.7cm的腫瘤。醫生說我的情況根本不可以做任何手術,只可接受化療,如果失敗,大約只有一年壽命;如果化療成功,目前醫學統計,最長可活五年。醫生表示,我的病情非常嚴重,馬上轉介我看另一腫瘤專科醫生。當時我很冷靜地由醫務所回家,心中向上帝禱告,祈求三件事情:一、求天父幫助我順服,接受事實。二、求天父賜我勇氣,能面對癌症病及化療痛苦。三、求天父賜我智慧,善用餘生,把將要速逝的生命,發揮得盡善盡美。
接受事實
天父上帝很快便答應我以上三個要求,當知道患上癌症時,我告訴家人、同事、好友及教會弟兄姐妹,請他們代禱。他們大部分都不能接受怎麼我患上肺癌。我知道他們愛我,可是天父更愛我,因為聖經說:「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麼? 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數算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馬太福音十章29-31)。我是主耶穌寶血重價買贖回來的,天父連我的頭髮也數算過,祂對我的慈愛無微不至。況且「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路加福音十二25) 天父對我有絕對的主權;人生只好像一部公共汽車,從起點出發時,已知道一定會到達終點站,不過有人在中途下車,最終所有的人都要下車。我已六十歲了,天父隨時召我離世和祂同在,我是樂意順服的。因為我知道上帝的安排最好。當我和眾人分享以上感想時,我知道天父已成就了我第一個祈求,就是我能順服,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
勇敢面對
在八個月內,我先後接受兩種不同的藥物化療,但在四個月後,證實完全無效;於是醫生建議採用美國最新的藥物化療。可惜,第二種藥物化療折磨了四個月,經檢查後,也對我完全無效。醫生說:「最先進的藥物也用了,再沒有更好的藥了。」我立刻對醫生說:「算了吧,你已盡力,我也已盡力。既然人的方法用盡,便讓神的旨意成就吧。」經過八個月的化療,記得當時身心靈都受到很大創傷,但奇怪,我並不害怕,肉體雖然痛苦,內心卻充滿平安,因為我深知並且經歷上帝與我同在,只要我的心緊緊倚靠祂,祂就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出剛強。有這種信念,我確信天父已經應允我第二個祈求,就是讓我有勇氣、有能力承當疾病及化療帶來的痛苦。
善用餘生
患上肺癌以後,我反有時間和精力定時往醫院訪一些垂危病人。每次探訪前,我總迫切為病人禱告,求上帝的旨意成就在病人身上,求聖靈幫助,讓病人心受感動,接受主耶穌。
記得一次我探訪一位癌症末期的佛教徒,第一次探訪,我們談到病中的感受。第二次探訪,我與她分享曾怎麼經歷上帝的恩典。第三次探訪,我問她離世後知道要往哪裡去嗎?她說她信佛教,死後該是輪迴轉世,做人或做其他動物。我問她對自己信仰可有什麼經歷。若沒有,我們已經沒有時間選擇了。如果選擇錯誤怎麼辦呢?再不能回頭了。我告訴她,我清楚知道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又說我們須趁此殘生緊抓永生,因為死後什麼都不能挽回了。這時,聖靈軟化她的心,她很受感動,表示願意相信,並接受主耶穌作她個人的救主。我馬上打電話給牧師,牧師到醫院再和她談道,確認她的信仰,便在醫院為她受洗。三個月後她就離世了。我覺得天父很憐憫這位姐妹,讓她在離世前有機會決志受洗,解決了永生的問題。
又有一次,我吃力地步行上五樓看望一位病人,給她傳福音。但她堅持不信,主要原因是怕死後沒有人拜祭。我心裡很為她難過,覺得她命已垂危,仍不懂得為自己的永生籌算,我能做的只有為禱告。但是上帝有恩典,有慈愛憐憫,她的女兒剛從美國回港,是基督徒,不斷為她禱告。星期一她已不大清醒了,她女兒看見母親快要離世,卻還不信耶穌,很是傷心。但次日,這病人突然醒來,還表示要決志信耶穌。牧師連忙趕去醫院再將真理給她講清楚,知道她真心接受耶穌基督作救主,便在醫院為她施洗。兩天後她離開世界。天父的恩典太奇妙,這病人偏行已路,但仍蒙憐憫。我也非常感謝神,成就了我第三個祈求。直到現在,我仍定時探訪病人。
愛心包圍
生病後,家人、教會弟兄姐妹及眾好朋友,都對我很關心,讓我心裡非常感動。除了感激他們,我還感謝天父。很慚愧,自己從來不知這麼多人愛我。他們的禱告、慰問卡,給我很大的安慰與激勵。如果有人問我捨不捨得離開世界,我會說不捨得,因捨不得家人、教會弟兄姐妹和好朋友。如果有人問我怕不怕死,我會說不怕。不怕是因為一條毛毛蟲要轉化成一隻美麗的蝴蝶時,一定要經過蛻變。我為什麼要怕改變呢?我已知生命冊上有我的名字。如果我呼吸停止,那一定是天父允准的。聖經說:「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傳道書八8)我完全信我的生命、氣息、存留都在乎神。死亡只是進入永生的起點。從聖經我知道,對基督徒來說,進入永生是走向更美的天家。
新的體驗
病後,我對人生有新的體驗。現在我每天多用些時間讀聖經、禱告、讀屬靈書籍,得的益處很大。生病使我更了解病人,因而能安慰他們。我也體會病人是多麼需要福音,因此我們須迫切傳福音。反省年輕時雖在教會事奉,但人生重點是在事業上。常對教會牧師說,我現在工作非常忙碌,常出差,待六十歲退休後有空,就全職投入事奉。可是現在六十歲,健康情況迫使我退休,剩下的日子無多,才領略原來一生的努力,在事業上的成就、在工作中得的滿足感,死時什麼都帶不走。我過去所努力經營的,上帝會記念嗎?我忽然醒悟,緊握機會服侍上帝、服侍人,才是最蒙恩、最上算。
生命在上帝手中
二OOO年初,醫生宣告我的化療失敗,估計病情很快惡化,於是我將名下的股份全轉讓給兒女,等候天父接我回天家。但上帝有祂的時間,不是我可以明白的。二OO一年一月,身體檢查報告顯示,我的腫瘤仍然停留在一年的惡劣情況,既沒擴大,也沒縮小。主診醫生說:「這就是神蹟了,這是天父留住你生命,讓你有美好事奉的機會。」是的,感謝天父給我這病,給我這生命的空間,讓我生病後仍有力量事奉。我覺得病後這一年所得的,差不多是過去六十年的總和。執筆時是二OO一年五月,距化療失敗已超過一年,我仍奇蹟地活著,一切都在上帝手中,一切都是恩典。感謝天父,讓我這患上嚴重肺癌的人像個沒事人一樣,仍然有活力事奉主,到各醫院探訪不同病人。又讓這個退休卻沒有退休金的人仍然有經濟能力奉獻,內心又比許多身壯體健者更感平安和喜樂。這真是主耶穌的恩典。我覺得我像那個養活先知以利亞的寡婦,我的生命原是空的,只因為神蹟,生命就豐富了,變得有意義。誰能真計算得失呢?就如主耶穌所說的:「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十章10)。因信耶穌,我就得了豐盛的生命。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中年危機-----獻給天下的中年男人
得力弟兄的見證分享
上海看祖居
岳父和家父同年。一九九四年是他們二人的八十大壽。岳父母住在香港,這個里程把我從美國加州帶到溫哥華、香港、北京及上海。然而我卻不知同時也開始了一個更奇妙的人生旅程。岳母是上海人,很希望和在香港出生的小女兒 (我太太) 一起回上海一睹她的祖居及故鄉。於是我們隨岳父母、太太的姊姊、姊夫一同去大陸觀光。先去北京,再去上海、蘇州等地。八月天氣酷熱潮濕,不似美國加州乾爽。我們被安排住在北京飯店,飯店極大,食物也是道地的北京菜,就是北京烤鴨好似也特別肥大。
有機會再見到萬里長城、故宮和紫禁城等名勝古蹟。這次和我九年前所見完全不同。上次逤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深藍色,現在卻是花布長衫。我們一行六人從北京坐包車 (似香港小巴) 向上海出發,見到浦東正大興土木,建造高樓大廈,沙塵滾滾。街上腳踏車與汽車互不相讓。到達目的地,穿巷拐弄才見到岳母希望我們見到的祖屋。屋子很陳舊,屋旁有一條小河,但河水已成了綠色污水。拍照留念後便坐車前往蘇州。
蘇州的亭台樓閣,河塘月色,以前都是書本、詩句上的描述,現在身歷其境,別有一番滋味。人說蘇州出美女,來到這裡便特別留意。不少來中國經商的人,除在台灣或香港有個家外,在大陸也有一個家,情況普遍。
假期完畢
假期完畢,回到美國,恢復上班生涯。旅程的情景漸漸淡忘,但有些事不能忘懷的就是沒看到蘇州美女。還有一個常在我腦海中出現的問題是:為何那些商人要有兩個家?倘若我是他們,我會如何應付?不自覺地腦海中充滿了這些思想。有時也會發發白日夢。我對自己說:「其實兩個家也有好處,一個太太不在,另一個可以幫忙家務。」我是基督徒,明知這不合真理,但也跟太太討論,為甚麼有人會這樣做呢?起初太太不以為意,後來她發覺我常胡思亂想。一天,我們又討論這些事,我不覺自言自語說:「不知道有兩個太太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她聽了心裡覺得很不是味道,問我:「你整天談這些事,難道你也想做嗎?」我一時啞口無言。我發現我常常幻想,想逃避現實,想嘗試另一個新環境,找一些新挑戰,而且常常感覺很無奈,很困擾。現在我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在中年買部紅色跑車,或離婚,然後找個以自己年輕二十歲的太太。大概是為了再尋回已失的青春,表明自己還有吸引力吧。
中年危機
當太太這樣提醒我時,我立刻向上帝悔改認罪。次日上班,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我問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整天做白日夢?難道這就是別人提及的中年危機嗎?心中忽然充滿了惆悵。回想這十幾年,從澳門、香港到美國。從學士到碩士,從工程到商業,從單身到有家室,闖盪江湖二十載,歷經滄桑嘆無奈。本該感恩……卻充滿了苦惱和疲累。記得聖經以賽亞書四十章卅一節提及「但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心中很想有同樣的經歷,但是在我身上卻沒有發生效用。到了中年,力不如前,沒有以前的衝勁;往上爬嘛?心有餘而力不足。想不幹嘛?退休帳戶的儲蓄又不夠錢。怎麼辦呢?於是拼命找有關中年的書籍來看,甚麼《中年危機》啦,“Half Time”(半生) 啦,一大堆,把書都看完,希望能解決問題,但仍無濟於事。一次,聽到一個中年人說,他渡過這個危機,但吃了很多藥,把我嚇了一跳。早上洗臉時,在鏡中看到自己臉上多了些皺紋,身心更疲累,這樣的生活過了一年多,於是我開始祈禱:「主耶穌啊!祢知道我的身心疲倦,求祢帶領我當走的路,我如迷失的人,不知如何走下去。」
從禱告開始
正當我感到不知何去何從時,上帝通過一個主日學老師和我說話。有一個主日,劉志遠弟兄剛好教祈禱的課程,他說:「倘若你不知道神的帶領,便先求祂清楚引領。當你得到了神的帶領,你便可以放膽的去求。」經過祂的提醒,我便在一九九五年專注禱告,求上帝引導我當走的方向。
戒除抱怨
我住在南加州聖地牙哥,工作地點卻在很北的河滂市 (Riverside),開車一程差不多要兩小時。起初還好,日子久了,便覺得很厭倦。我四妹住在離公司半小時車程的Placentia鎮上,獲她和妹夫同意,我便每週在她家住三天。星期一從家中開車返工,星期三、五回家。這樣的安排對我有 幫助。但日子久了,仍感到開長途車不好受,特別有時工作壓力大,回家途中很累,很容易睡覺。雖用盡方法仍不能解決問題;我嘗試聽收音機,將音量調到最大聲,有時自己唱歌,甚至打自己,也無濟於事。到後來還是要把車停路旁睡一覺。這種日子越來越不好受。我開始對上帝抱怨:「主,我求祢給我另找一份工作,祢總不聽,難道祢要我到六十歲還要開長途車嗎?」一天想起主日學所教的課程,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如何抱怨,不但不感謝上帝把他們從埃及人手種拯救出來,反而埋怨上帝及摩西。上帝每天賜他們嗎哪,他們抱怨沒有味道。我以前常常罵這些不知感恩的選民,這時突然醒悟過來,我整天埋怨,不就像這些激怒上帝的以色列民嗎?我非常震驚、害怕。我得罪了上帝。還記得一九九O年我失業時求告上帝,祂給了我這份工作,當時我是如何的驚喜,如何充滿感恩。曾幾何時,我竟忘記祂的恩典,每天抱怨。的確、嗎哪沒有肉那麼好味,且每天吃同一味的東西不好受。但上帝本來的計劃是要以色列民很快的到迦南地、因他們不聽話,結果在礦野漂流了四十年。嗎哪雖不合他們的口味、卻可養活他們;我的工作雖離家遠,收入可養活一家四口。這時,我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忘恩,忘記了上帝的供應。我一邊開車,一邊認罪。我告訴自己從今以後無論環境如何一定要感恩。每一次架車上班,見到公路兩旁遠的和近的山,就是一個提醒自己的記號,使我想起:不知感恩的以色列民怎樣惹上帝發怒,便心受警惕,立刻感恩。自此之後,雖然距離沒改變,工作沒改變,但因我有了感恩的態度,便漸漸有喜樂。
為人丈夫
正如前面所說「人到中年」,對於家庭也有了新的適應,有了新的學習。這時我和太太結婚已十五年。記得剛結婚時,在很多小事上和太太斤斤計較。太太愛整齊,我卻隨隨便便不拘小節。她洗完碗的安放有一定的步驟,我卻感到只要把碗碟洗乾淨,放在假上的先後次序是不重要的。為這小事,也爭吵了不少,後來學會愛是恆久忍耐,便跟著她的方法做。十多年來很多大小事情也跟著她的方法去做。但有時在某些事上確覺得她強詞奪理,便據理力爭,而在這過程中,從小的辯論便成了口角,甚至有時變成鬥氣。明知不是愛的表現,卻沒法處理。常常想做一個好丈夫,卻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雖幫忙倒垃圾、剪草、洗衣都能做到,只是不能常常用溫和的態度來表達對她的愛。一次下班開車回家,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在離家不遠的路上,想起天父的愛,想起耶穌如何愛人,我感到被上帝光照,彷彿聽到耶穌對我說:「為何要和太太斤斤計較?為何不作一條愛的管道,把我的愛通過你流到太太那邊呢?」是的,我的愛不夠,但耶穌的愛那麼多,為何不作愛的管道呢?我終於想透了,現在就可以開始實行。立時心中得到釋放。
新挑戰
在工作上,我也開始尋找新的方向,重新衡量自己的經驗。做市場商業方面已有十多年,現在我想有甚麼新穎且富挑戰性的事可做呢?我祈禱:「主啊,我需要一個新的嘗試、新的挑戰,求祢幫助我!」之後想起二姐夫,他是個科技人才,常代表公司出外發表他的研究結果。於是想到我以前也推銷很多產品,做過訓練的工作,經驗雖然和他做的不完全一樣;但我可以在這方面著手,於是找尋一些機會。我找到一些科技會議 (Technical conference) ,他們的對象和我們公司生意上的對象很相似,所以老闆也樂意讓我代表公司發表文章。起初申請沒有反應,後來有機會一試,雀躍萬分,心中充滿感恩。漸漸經驗多了,駕輕就熟。同時我又想到科技雜誌上發表和公司產品有關的文章,這豈不對公司和自己很有利嗎?還記得第一篇文章在一電子雜誌 (Electronic Design) 刊登時那種興奮的心情。主啊,我感謝祢!一九九七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一個出版社老板,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寫一本科技的書,當時我覺得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應該去做。我。經過一年時間,這本書在一九九八年四月出版。給我帶來新的突破和極大的鼓舞。
從新得力
上帝是信實的,祂不會忘記我們的處境,祂沒有讓我自暴自棄。正如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統治下所過艱苦的日子,祂子民的呼求,祂沒有充耳不聞,雖然經過幾百年的時間,上帝仍沒有忘記。祂藉著摩西把心愛的子民帶到流奶與蜜的迦南地。我這次所學到的功課是:
(1).不能忘記上帝的恩典要重新學習感恩。不發怨言,這樣會帶來喜樂。(2). 雖然環境惡劣,不能忘記向上帝禱告,向祂傾吐心事,祂會聽,不會不理。(3).作愛的管道,我的愛極有限,一定要從主耶穌那兒支取無限的愛。(4). 願意嘗試走新的道路。要與天父手牽手一同走,不走在祂前頭,也不落後。我與天父手牽手。
親愛的弟兄,天父愛你。祂要把你帶到流奶與蜜的美地。原來那展翅的大鷹已在我們心中,當我們完全仰望上帝,凡事聽從祂,放下自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耶穌,祂便要使我們如大鷹展翅上騰,向著海闊的天空飛翔,從新得力。願意和大家分享一首詩:
闖盪江湖二十載,
歷盡滄桑嘆無奈,
高抬十架走主路,
從新得力翅展開。
上海看祖居
岳父和家父同年。一九九四年是他們二人的八十大壽。岳父母住在香港,這個里程把我從美國加州帶到溫哥華、香港、北京及上海。然而我卻不知同時也開始了一個更奇妙的人生旅程。岳母是上海人,很希望和在香港出生的小女兒 (我太太) 一起回上海一睹她的祖居及故鄉。於是我們隨岳父母、太太的姊姊、姊夫一同去大陸觀光。先去北京,再去上海、蘇州等地。八月天氣酷熱潮濕,不似美國加州乾爽。我們被安排住在北京飯店,飯店極大,食物也是道地的北京菜,就是北京烤鴨好似也特別肥大。
有機會再見到萬里長城、故宮和紫禁城等名勝古蹟。這次和我九年前所見完全不同。上次逤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深藍色,現在卻是花布長衫。我們一行六人從北京坐包車 (似香港小巴) 向上海出發,見到浦東正大興土木,建造高樓大廈,沙塵滾滾。街上腳踏車與汽車互不相讓。到達目的地,穿巷拐弄才見到岳母希望我們見到的祖屋。屋子很陳舊,屋旁有一條小河,但河水已成了綠色污水。拍照留念後便坐車前往蘇州。
蘇州的亭台樓閣,河塘月色,以前都是書本、詩句上的描述,現在身歷其境,別有一番滋味。人說蘇州出美女,來到這裡便特別留意。不少來中國經商的人,除在台灣或香港有個家外,在大陸也有一個家,情況普遍。
假期完畢
假期完畢,回到美國,恢復上班生涯。旅程的情景漸漸淡忘,但有些事不能忘懷的就是沒看到蘇州美女。還有一個常在我腦海中出現的問題是:為何那些商人要有兩個家?倘若我是他們,我會如何應付?不自覺地腦海中充滿了這些思想。有時也會發發白日夢。我對自己說:「其實兩個家也有好處,一個太太不在,另一個可以幫忙家務。」我是基督徒,明知這不合真理,但也跟太太討論,為甚麼有人會這樣做呢?起初太太不以為意,後來她發覺我常胡思亂想。一天,我們又討論這些事,我不覺自言自語說:「不知道有兩個太太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她聽了心裡覺得很不是味道,問我:「你整天談這些事,難道你也想做嗎?」我一時啞口無言。我發現我常常幻想,想逃避現實,想嘗試另一個新環境,找一些新挑戰,而且常常感覺很無奈,很困擾。現在我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在中年買部紅色跑車,或離婚,然後找個以自己年輕二十歲的太太。大概是為了再尋回已失的青春,表明自己還有吸引力吧。
中年危機
當太太這樣提醒我時,我立刻向上帝悔改認罪。次日上班,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我問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整天做白日夢?難道這就是別人提及的中年危機嗎?心中忽然充滿了惆悵。回想這十幾年,從澳門、香港到美國。從學士到碩士,從工程到商業,從單身到有家室,闖盪江湖二十載,歷經滄桑嘆無奈。本該感恩……卻充滿了苦惱和疲累。記得聖經以賽亞書四十章卅一節提及「但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心中很想有同樣的經歷,但是在我身上卻沒有發生效用。到了中年,力不如前,沒有以前的衝勁;往上爬嘛?心有餘而力不足。想不幹嘛?退休帳戶的儲蓄又不夠錢。怎麼辦呢?於是拼命找有關中年的書籍來看,甚麼《中年危機》啦,“Half Time”(半生) 啦,一大堆,把書都看完,希望能解決問題,但仍無濟於事。一次,聽到一個中年人說,他渡過這個危機,但吃了很多藥,把我嚇了一跳。早上洗臉時,在鏡中看到自己臉上多了些皺紋,身心更疲累,這樣的生活過了一年多,於是我開始祈禱:「主耶穌啊!祢知道我的身心疲倦,求祢帶領我當走的路,我如迷失的人,不知如何走下去。」
從禱告開始
正當我感到不知何去何從時,上帝通過一個主日學老師和我說話。有一個主日,劉志遠弟兄剛好教祈禱的課程,他說:「倘若你不知道神的帶領,便先求祂清楚引領。當你得到了神的帶領,你便可以放膽的去求。」經過祂的提醒,我便在一九九五年專注禱告,求上帝引導我當走的方向。
戒除抱怨
我住在南加州聖地牙哥,工作地點卻在很北的河滂市 (Riverside),開車一程差不多要兩小時。起初還好,日子久了,便覺得很厭倦。我四妹住在離公司半小時車程的Placentia鎮上,獲她和妹夫同意,我便每週在她家住三天。星期一從家中開車返工,星期三、五回家。這樣的安排對我有 幫助。但日子久了,仍感到開長途車不好受,特別有時工作壓力大,回家途中很累,很容易睡覺。雖用盡方法仍不能解決問題;我嘗試聽收音機,將音量調到最大聲,有時自己唱歌,甚至打自己,也無濟於事。到後來還是要把車停路旁睡一覺。這種日子越來越不好受。我開始對上帝抱怨:「主,我求祢給我另找一份工作,祢總不聽,難道祢要我到六十歲還要開長途車嗎?」一天想起主日學所教的課程,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如何抱怨,不但不感謝上帝把他們從埃及人手種拯救出來,反而埋怨上帝及摩西。上帝每天賜他們嗎哪,他們抱怨沒有味道。我以前常常罵這些不知感恩的選民,這時突然醒悟過來,我整天埋怨,不就像這些激怒上帝的以色列民嗎?我非常震驚、害怕。我得罪了上帝。還記得一九九O年我失業時求告上帝,祂給了我這份工作,當時我是如何的驚喜,如何充滿感恩。曾幾何時,我竟忘記祂的恩典,每天抱怨。的確、嗎哪沒有肉那麼好味,且每天吃同一味的東西不好受。但上帝本來的計劃是要以色列民很快的到迦南地、因他們不聽話,結果在礦野漂流了四十年。嗎哪雖不合他們的口味、卻可養活他們;我的工作雖離家遠,收入可養活一家四口。這時,我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忘恩,忘記了上帝的供應。我一邊開車,一邊認罪。我告訴自己從今以後無論環境如何一定要感恩。每一次架車上班,見到公路兩旁遠的和近的山,就是一個提醒自己的記號,使我想起:不知感恩的以色列民怎樣惹上帝發怒,便心受警惕,立刻感恩。自此之後,雖然距離沒改變,工作沒改變,但因我有了感恩的態度,便漸漸有喜樂。
為人丈夫
正如前面所說「人到中年」,對於家庭也有了新的適應,有了新的學習。這時我和太太結婚已十五年。記得剛結婚時,在很多小事上和太太斤斤計較。太太愛整齊,我卻隨隨便便不拘小節。她洗完碗的安放有一定的步驟,我卻感到只要把碗碟洗乾淨,放在假上的先後次序是不重要的。為這小事,也爭吵了不少,後來學會愛是恆久忍耐,便跟著她的方法做。十多年來很多大小事情也跟著她的方法去做。但有時在某些事上確覺得她強詞奪理,便據理力爭,而在這過程中,從小的辯論便成了口角,甚至有時變成鬥氣。明知不是愛的表現,卻沒法處理。常常想做一個好丈夫,卻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雖幫忙倒垃圾、剪草、洗衣都能做到,只是不能常常用溫和的態度來表達對她的愛。一次下班開車回家,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在離家不遠的路上,想起天父的愛,想起耶穌如何愛人,我感到被上帝光照,彷彿聽到耶穌對我說:「為何要和太太斤斤計較?為何不作一條愛的管道,把我的愛通過你流到太太那邊呢?」是的,我的愛不夠,但耶穌的愛那麼多,為何不作愛的管道呢?我終於想透了,現在就可以開始實行。立時心中得到釋放。
新挑戰
在工作上,我也開始尋找新的方向,重新衡量自己的經驗。做市場商業方面已有十多年,現在我想有甚麼新穎且富挑戰性的事可做呢?我祈禱:「主啊,我需要一個新的嘗試、新的挑戰,求祢幫助我!」之後想起二姐夫,他是個科技人才,常代表公司出外發表他的研究結果。於是想到我以前也推銷很多產品,做過訓練的工作,經驗雖然和他做的不完全一樣;但我可以在這方面著手,於是找尋一些機會。我找到一些科技會議 (Technical conference) ,他們的對象和我們公司生意上的對象很相似,所以老闆也樂意讓我代表公司發表文章。起初申請沒有反應,後來有機會一試,雀躍萬分,心中充滿感恩。漸漸經驗多了,駕輕就熟。同時我又想到科技雜誌上發表和公司產品有關的文章,這豈不對公司和自己很有利嗎?還記得第一篇文章在一電子雜誌 (Electronic Design) 刊登時那種興奮的心情。主啊,我感謝祢!一九九七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一個出版社老板,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寫一本科技的書,當時我覺得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應該去做。我。經過一年時間,這本書在一九九八年四月出版。給我帶來新的突破和極大的鼓舞。
從新得力
上帝是信實的,祂不會忘記我們的處境,祂沒有讓我自暴自棄。正如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統治下所過艱苦的日子,祂子民的呼求,祂沒有充耳不聞,雖然經過幾百年的時間,上帝仍沒有忘記。祂藉著摩西把心愛的子民帶到流奶與蜜的迦南地。我這次所學到的功課是:
(1).不能忘記上帝的恩典要重新學習感恩。不發怨言,這樣會帶來喜樂。(2). 雖然環境惡劣,不能忘記向上帝禱告,向祂傾吐心事,祂會聽,不會不理。(3).作愛的管道,我的愛極有限,一定要從主耶穌那兒支取無限的愛。(4). 願意嘗試走新的道路。要與天父手牽手一同走,不走在祂前頭,也不落後。我與天父手牽手。
親愛的弟兄,天父愛你。祂要把你帶到流奶與蜜的美地。原來那展翅的大鷹已在我們心中,當我們完全仰望上帝,凡事聽從祂,放下自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耶穌,祂便要使我們如大鷹展翅上騰,向著海闊的天空飛翔,從新得力。願意和大家分享一首詩:
闖盪江湖二十載,
歷盡滄桑嘆無奈,
高抬十架走主路,
從新得力翅展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