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轉性

毛宁 涛声依旧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引導孩子走正路

蘇緋雲博士 // \\父母責無旁貸// 我常對家長說:「假如你活在民主社會,就當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能噤若寒蟬。假如你不管孩子,由得他們我行我素,那是不負責任。」在社會裡,家長應該知道學校教甚麼、子女讀些甚麼、有那些地方要改善。雖然首要的,是父母要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但是社會的風氣、學說、書刊,法例,或多或少總會影響孩子,讓他們容易走錯路。 當我們看到世界給孩子灌輸錯誤的思想時,就更當積極看一些合乎聖經真理的書,這樣才可以依靠聖經的真理教育孩子。假如父母懂得真理,卻不開口,那就等於棄權,讓不懂真理或敵真理的人來決定或掌握法律,影響整個社會。過去美國的基督徒對社會影響極大,美國由基督徒立國,憲法尊重人權、自由,「人人受造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這些觀念都來自聖經。可惜後來基督徒一步一步退出社會,不參政,不講科學,以致整個國家就受無神論主義的影響。 300年前的科學家們幾乎都信耶穌,都信聖經。他們的研究是對上帝的敬拜。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對醫學的貢獻很大。他也是物理、化學和其他學術專家。我去法國參觀他的故居。也是紀念他的博物館,發現他是個很敬畏上帝的人。在他墳墓大廳屋頂的四角裡,有四個天使展開書卷,上面分別寫著信、望、愛和科學。以前有些科學家相信無生命的東西能變成有生命,巴斯德卻證明無生命的東西不可能變成有生命,所有生命都從生命而來。因此他對醫學,細菌學、瘋狗症、黑死病等有很大貢獻。 巴斯德的墳墓上寫著他的一句名言:「誰是有福的人呢?就是依照創造主的心意做工和研究,並為了福音而工作的人。」可見他一生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觀察創造主怎麼做工,是為了榮耀上帝,造福世人。他深知世界已敗壞,陷在罪中,所以力圖以上帝賜他的智慧來補救。他晚年中風,行動不便,仍研究不懈。牛頓也是如此,每天讀聖經,寫了很多有關聖經的書──比他的物理和數學著作還多,而且比例是驚人的85比15。 以前的科學家經費很少,可是研究很多東西,因為他們的方向正確,不浪費時間和金錢。現今卻剛剛相反。如巴斯德已經證明無生命的物質不能變成有生命,可現代許多科學家偏不信,走回頭路,仍以為無生命之物能變成有生命。可悲的是我們也跟著他們走,不知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也害了多少人。 \\教孩子認識自由// 現在很多地方的公立學校都排斥上帝。他們根本不承認有創造主。表面上看起來,某些學者似乎很聰明,但聖經指他們是愚頑人。為甚麼?因為他們不認識創造主,行事為人都與創造主的訓示相違。試想,假如一個人買了一台機器,他是否按照「保養說明書」上的話來保養這台機器?假如這台機器是用110伏特 (volt),他拿到220伏特的地方用,卻拒絕用變壓器,他到底是聰明還是愚頑?當然是愚頑。因為不管多貴重的機器也必壞在他手裡。人是上帝造的,若不照上帝的指示做,就是自討苦吃。所以聖經上說:「愚頑人心裡說:沒有上帝。」(詩篇十四篇1) 世界上有很多人自以為聰明。他們盲目崇拜自由,說:要任小孩自由發展。結果他們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自由並不是沒有疆界的,試想,魚在水裡游,多麼逍遙,可牠要是上了岸,牠登陸的那一刻,就立刻失去自由。因為創造主設計牠是在水中生活的。同理,創造主給我們的自由是以真理為界:「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八章32) \\與孩子談性// 很多青少年人不明白真正的自由。年青人好奇心重,精力旺盛,加上社會風氣敗壞,便以為縱慾等於自由,將婚前性行為視作等閒之事。家長應該讓子女知道,性關係是有真理範圍的。越出真理的範圍,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終必懊悔莫及。聖經說:「你們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無論甚麼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哥林多前書六章18) 每個人只有一個身體,要是染上愛滋病或其他的性病,便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自己很痛苦,也連累家人為他們痛心。 很多父母以為,女兒在這方面須特別謹慎,男孩子大可不管。這想法只表示父母害怕女兒未婚懷孕給自己添麻煩,不是真愛女兒。聖經上講到「姦淫」,男女的標準一樣,都是傷害自己的身體,都有染上愛滋病和各種性病的危險,都能傷害自己和別人的心靈,讓人一生悔恨。更嚴重的,淫行是得罪上帝。「因為你們確實的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上帝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不要被人虛浮的話欺哄;因這些事,上帝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所以,你們不要與他們同夥。」(以弗所書五章5-7) 真理以外的自由其實是自討苦吃,給自己添麻煩。有些性病可以治療,有些藥石無效,影響患者的一生,如不能生育,甚至死亡。做父母的要給孩子解釋清楚,要講理,讓子女心悅誠服。只嚴禁這樣那樣,用高壓政策,並沒有效,因為孩子會陽奉陰違。沉溺於性行為的青少年,多半是因沒健全的自我行象。他們不知道創造怎麼看他們,以為有人「要」他們,他們便有價值。年輕人不知道甚麼是愛,常把性慾誤看為愛情。結果,兩個不懂得愛的人彼此傷害。父母應開導青少年,讓他們知道,真愛不是彼此傷害,而是彼此愛護,為對方的好處著想。既然現在雙方的年紀還輕,是求學時代,那麼應該彼此勉勵專心讀書,等將來大家心智成熟、經濟獨立、能負起責任,同時也知道上帝怎麼引領自己的路,到那時才知道誰是同路人,才可以談論婚嫁。 \\讓孩子認識真理// 很多父母問;讓不讓子女做這事或那事?這等於替子女做決定。這樣,子女便不能學會自己做正確的抉擇。父母應當將整套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傳授給子女。首先,要讓他們知道,宇宙間有一位創造主。當然,父母應對這個問題自己先有研究;若只下令:「你要信上帝造天地。」那沒用。父母要給子女一些實際的材料。我特別推薦以下兩個網站:www.answers ingenesis,org / www.ICR.org (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carch)。這方面的刊物有美國的Answers 和澳洲的Creation,資料很豐富。家長不妨訂閱後,放在家中桌上。方便子女翻閱。中文這方面的材料也不少,讀者可到基督教書店購買。 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教導子女,為他們打穩真理的根基。舉例說,聖經記載,上帝創造植物、動物「各從其類」,父母就當帶孩子觀察,是不是魚生魚、貓生貓呢?有沒有誰親眼見過猴子變人?我們的祖父母是不是人?祖父母的祖父母是不是人?當你教他們看到真相,講得合情合理,孩子就心服口服。當孩子知道聖經是上帝的默示,上帝藉聖經教我們怎麼活,他們就有興趣看創造主究竟怎樣指示。父母應告訴孩子,人是上帝所造的,當初上帝創造天地時,一個人也沒有。所以只有上帝知道人怎麼來,只有祂是目擊者。進化論純粹是後人推測。我們對人的話,無論是新聞、言論、學說、法律等等,都不宜盡信。要用創造主的話先過濾過濾,不要人云亦云,一聽人說「現行的時代不同了」,就隨風搖擺。由於人都是被造,人就不是最高權威。只有創造主是最高權威,只有祂能定是非善惡的標準。要是父母幫助孩子明白並接受真理,孩子就自己懂得分辨善惡。 光說你不能做這事那事,果效不大。而且也不能幫助孩子舉一反三。例如:電子遊戲能玩多久?為甚麼不可殺人?為甚麼不可搶人的東西?為甚麼不可姦淫?為甚麼同性戀是錯的?為甚麼要孝敬父母?光說你不可這樣那樣,並不管用。最要緊的是要讓孩子認識真理,抓緊大原則,如創造主教我們怎麼運用時間、人是造著上帝的形像造的、創造主愛我們,祂比我們聰明等等。父母應盡量找資料幫助子女,那麼即使他們在學校讀的書本錯了,在社會聽的言論錯了,也可以幫助他們看到另一種說法,讓他們好好去思想。父母為孩子打好真理基礎是很重要的。建屋也是以地基為最重要。教導子女的基礎是甚麼?是「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造主的訓示才是我們做人處事的依據。 \\付出時間// 培養子女,給他們傳授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時,必須要有耐性,慢慢解釋,不能揠苗助長。可惜現代父母最嚴重的問題是沒有時間給子女。其實創造主很公平,每個人都是一天廿四小時。問題不是有沒有時間,而是怎麼利用時間。父母應將要辦的事逐項寫下來,細想:我一天有24小時,要用多少時間和子女談心?是不是當為了子女,放棄一些次要的事?今年社會風氣很敗壞,社會越來越糟糕,暴力越來越多,但我們若坐視不理,我們的子女就要倒霉。父母當給子女傳授真理,好好教育他們。一定要劃出時間來和孩子交談,這是很要緊的。很多父母甚麼都願為子女付出,給他們吃、穿、讀書、遊玩等,就是不願為子女的人生付出時間,這是大錯特錯。父母應自己先讀聖經,明白聖經教人怎麼生活,進而與子女天天同讀聖經,明白聖經教人怎麼生活,進而與子女天天同讀聖經,養成個人靈修的好習慣。子女長大後,終必獨立離家,若他們與創造主有好的關係,繼續追求真理和靈命成長,父母便不必擔心,因為他們必能從聖經中得到智慧。知道怎樣面對人生風雨 \\生命最重要// 很多父母整天勞勞碌碌,不知道怎樣管教兒女,只教他們用功讀書,培養他們多才多藝。但是最重要的其實是生命。其他東西都不能帶進永恆。現在有不少家庭3代同堂,孩子由祖父母照顧,父母努力賺錢,沒時間陪孩子。但是,如果自己不教孩子,孩子就不是你的。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和孩子聊天、活動,我們怎麼能了解他們心中的困惑、疑難和創傷?又怎能幫助他們? 外子很喜歡唱歌,年輕時甚至在西雅圖的歌劇院演唱,我也曾陪他唱;可是我婚後懷孕,覺得這很浪費時間。試想,唱一齣歌劇,要多少時間排練。往往一練就是一個晚上,每星期練兩晚;加上演唱前兩週每晚都練;演唱那一兩週當然每晚都唱。況且歌劇中的信息並不是我全部同意,有些有拜偶像的成份,有些道德觀是我們不認同的,因此決定不再唱了。孩子小時,我們寧願多花時間照顧他們。其實,我自己也有很多興趣,例如很想教大學生和做研究,我也希望得諾貝爾獎,但想到不能同時做那麼多事,所以放棄了。現在回頭看,我的決定沒錯。因栽培人更要緊。如果放棄人去研究科學,就是本末倒置。試想,科學研究是為了人,如我放棄人去做研究,豈不笑話?現在很多父母就是這樣,本來工作是為子女,結果卻為工作而放棄了子女。 \\虔誠後裔// 父母必須花時間和子女培養關係,要好好管教他們。自己要以身作則,誠實不欺騙子女,不無理取鬧,不自以為是。搞好親子關係,有了良好溝通,父母又按照聖經的方法教孩子,讓他們認識真理,這樣的孩子多半會聽話。即使有不聽的,做父母的也盡了責任,問心無愧。倘若全家的看法一致,身為父母的便更能享受天倫之樂。瑪拉基書二章15節說:「祂願得虔誠的後裔。」創造主的心意是要我們有「虔誠的後裔。」,所以我們每一代都要盡責教導子女。但願上帝賜福大家得虔誠的後裔。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從網壇女皇到牧師──

Margaret smith court // 夏鐵軍採訪 澳大利亞 (澳洲) 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溫布敦網球公開賽和美國網球公開賽是當今網壇最高水準的比賽,稱之為「大滿貫」賽事,每年吸引世界頂尖好手參加。取得冠軍得在芸芸高手中「過五關斬六將」連勝七場。所以選手一旦在這些比賽中奪冠,便立刻成為國際明星級人物。 猜猜看,瑪格莉特考特 (Margaret Smith Court) 一共贏了多少大滿貫賽事冠軍?五個?十個?二十個?都不對,是令人瞠目結舌的六十四個!這些冠軍中包括二十四個單打冠軍,十九個雙打冠軍和二十一個混合雙打冠軍。在一九七O年,她包攬了當年四項大滿貫賽事的女子單打冠軍,成為歷史上取得這殊榮的三名女子選手之一。另外在一九六二、六五、六九和七三年,她取得了當年四項大滿貫賽事中的三項女子單打冠軍。同時她還囊括了每項大滿貫賽事中的單打、雙打和混合雙打的冠軍。因此,許多人認為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子網球選手。 瑪格莉特在一九四二年出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鄉村的農場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女兒。一九六O年她十八歲就獲得了第一項大滿貫賽事──澳大利亞網球賽的冠軍。一九七O年瑪格莉特又贏得了當年的四項大滿貫賽事的冠軍,取得了「大滿貫」,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第一位拿到這殊榮的女選手,達到網球生涯的頂峰。 世界網壇排名第一,如此輝煌成就,金錢、名譽、家庭、孩子,世人所追求的,瑪格莉特都得到了;但是,在她內心深處似乎還缺少甚麼。她在教會做禮拜三十年,從來不知道要請耶穌基督做她生命的主。她說:「我感謝上帝讓我取得這樣的成功,因為我一直認為我網球上的天賦是從上帝而來的。然而,一九七三年在法國的一場比賽中,我意識到我生命中缺少甚麼,我與上帝並沒有密切的關係;雖然我能感覺到祂的存在,但我應該更深入地認識祂。 有朋友送她一本書,教她怎樣成為基督徒。她讀後決定接受耶穌基督做生命的主;但是她依然不樂。雖然她在網球場上依舊無敵;可是成功並沒給她帶來快樂。為甚麼接受了耶穌做生命的主仍沒有快樂?她渴望有更多時間親近上帝。整天忙著打球無法滿足她的渴望;於是,到了一九七六年底,她決定退出網壇,專心照顧家人,並追求認識耶穌基督。 可惜因為只有熱心,卻沒有聖經真理做基礎,以致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瑪格莉特變得十分情緒化,經常哭泣。想不到當年曾叱吒世界網壇的她,內心竟是如此的脆弱。困惑失望佔據了她的生活,乃至嚴重失眠,患上憂鬱症,甚至連心瓣膜也出了問題,必須服藥。醫生說,她要從此終生服藥。瑪格莉特從人生的頂峰跌入了谷底。一九七九年,她因為一系列症狀住院接受治療,躺在病房裡,她思考著人生的意義和方向。 這時在朋友的介紹下,她第一次聽到著重以聖經為基礎的福音資訊,之後她參加了澳大利亞珀斯的一家以聖經為信仰基礎的教會。瑪格莉特從此真正開始學習明白上帝的話,並從上帝的話中得到力量和幫助。聖經加拉太書二章20節給了她極大的幫助:「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她以聖經當作良藥,每天以從前打網球的勤勉精神勤讀聖經。上帝的話將她從人生的低谷中領出來,她蒙醫治了,身體、心靈各方面漸漸好轉。最後,經醫生檢查,病竟不藥而癒。連心臟瓣膜也沒問題了。 為了更認識聖經真理,瑪格莉特於一九八二年到聖經學校進修,自此將跟人分享上帝的話看為她的責任。她在一九九一年成立一個機構,要將失喪的、孤獨的、受傷的人引到主耶穌那裏,與祂建立起個人關係。這事工吸引了許多人,很多人因此而蒙恩,像她那樣體驗到上帝的同在和醫治。同年,她被按立為牧師。一九九五年上帝給了瑪格莉特更大的使命,「得勝的生命中心」就因此誕生,他們的使命是使參加者得到在基督裡豐盛和得勝的生命。在那裏,青少年有自己的團契和聚會,想進一步了解、認識上帝的,可以進入聖經學校學習;在關懷社會方面,有一百個貧困家庭定期收到中心送去的食物。上帝以祂的大能顯明祂的同在,很多人在瑪格莉特的事奉中蒙恩。 一九九九年,澳大利亞最著名的九號電視台採訪了瑪格莉特。在題為「這就是你的一生」的節目中,瑪格莉特回顧了她前半生的網球生涯,和近年來為上帝工作的心得。上帝使她人生充滿了意義,心靈中有平安喜樂,這種喜樂是她六十四個大滿貫冠軍無法給她的。 由於她在網壇上的輝煌成就,瑪格莉特被選入了國際網壇名人堂。二OO三年,她與另外的一名澳大利亞網球選手一起出現在為紀念澳大利亞國慶日而發行的郵票上。同時,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的一個主要賽場,也以她的名字命名,以紀念她至今無人打破,恐怕未來也很難有人打破的十一項澳網單打冠軍紀錄。 瑪格莉特說她的力量來自於得勝的信仰。她回憶起當年參加法國網球公開賽,面對特殊的紅土球場給運動員帶來的耐力和毅力的挑戰時,她已非凡的執著和堅持,以及超人的付出,拿下了五次法網賽的單打冠軍。她說,今天,她就是以同樣的執著和堅持,以及同樣的付出,要在這場傳福音的比賽中得獎。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去現場參觀看每年的網球大滿貫比賽賽事,你也許會見到風采依舊的瑪格莉特。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了,她仍不減當年馳騁球場上的英姿;不過,她如今是在傳福音的禾場上比賽,用她自己的經歷和生命見證,向那些大滿貫比賽的選手們介紹耶穌基督,希望他們與她一樣,得到上帝所賜永生的福氣和得勝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