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永生與今生
邱清萍姊妹
人生如客旅,旅途上或住五星酒店,或住一級旅館,其實都無所謂。記得大陸九寨溝尚未開發時,我與友人去那邊旅遊,只有一級旅館可以住,房間煙味很重,廁所很髒,但只住一晚,可以忍受。旅途上也有很多的不便,有一次去東北探望弟兄姊妹,幾天無法洗澡,也忍下來,等回家再洗個「天堂浴」。問題是我有沒有一個家可以回去。
聖經說上帝將永生安置在人心裡,是要人知道自己有一個家可以回去。有這個盼望的人,路上無論有多大的困難也能忍過去,有永生盼望的人在痛苦中仍可喜樂。我曾到過長江旁的酆都鬼域參觀,進口處看見引到「黃泉」的「奈何橋」就想像詩句「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那種徬徨無奈的心情。很多人今生無望,是因為還沒有找到永恆的家。
人有了永生的盼望,不但能忍一時之痛,今生生活的態度也會改觀。原來人生像去餐館吃飯,先來小點,諸如花生、蝦片,甜豆等很好吃,但只是小點,不能代替真正使人飽足的正餐。有人猛吃小點,正餐來了反而吃不下。人生有不少令人悅的小點,諸如財富與享受、愛情與事業、學問與成就等,雖好也不過市小點,作用只是開胃,叫我們預備吃早餐。
耶穌基督就是正餐,祂說:「我就是生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六章35) 接受主耶穌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的恩情,讓祂復活的生命更新我們人生追求的目標。永生,不再遙遠,就在當下。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賜我一顆感恩的心
蔡麗姊妹的見證
我生來就不是一個會感恩的人,因為父母讓我覺得我所得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小時候,我看見別人有玩具,就也想要有同樣的玩具,根本不理會父母費了多大的周折,犧牲了他們自己喜愛的東西,等我得到了也不覺得如何。再大一點,看見別人的衣服漂亮,就鬧著也要一件,等我有了很多件,穿了沒多久,就扔在一邊,也不在乎了。再後來,看見別人上大學,就也不甘示弱,通過各種渠道擠進大學,去讀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事後,也覺得不過如此。直等到出國熱浪,又把我湧到美國,又開始羨慕別人「五子登科」,連想都沒想,就不顧一切的選學了和自己專業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學科。幾經周折,總算是也嘗到了「五子登科」的滋味;可心裡還是空空蕩蕩的。每一個夢還是就像七彩的肥皂泡,圓了又破了。到後來。不知不覺就變得麻木不仁,情緒低沉,得了嚴重的憂鬱症。當我夜不能寐,食之無味之際,我便開始厭棄一切,想到了結生命。生命對我來說像一團霧,有太多的疑問,沒人能幫我解決;有太多不如意,不堪回首。
後來無意間我認識了一個叫耶穌的人,開始知道甚麼叫愛。原來真正的愛是付出而不是索取,是忍耐而不是橫加指責,是包容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破口大罵。換一種角度去看人生,想到許多人為生計奔波,卻仍無力償還債務,進醫療蹲監獄期間,看見別人因為想要孩子,傾家蕩產折騰的痛苦表情時;看見有那麼多的好心人為了一條素不相識的小生命,不惜代價捐獻自己的骨髓,只為一絲生的希冀所作的努力時,我的心開始顫動。特別是看到纹川地震中,許多人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留給自己時,我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想到那個叫耶穌的人為了醫治我而忍受鞭打,為了我的生命更豐滿,有永生的盼望,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已泣不成聲。在這感恩的季節,我能不感恩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