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夫:莊志傑//
賭博圈套
我中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起初,道聽途說,以為「小賭隅怡情」,不辨是非,信以為真;結果誤入迷途,越賭越大,直至沉迷,陷入極嚴重的債務問題。當時,我已有妻子,女兒6歲,表面上看似幸福家庭;但是,因我貪心,無法控制自己,連累我妻子,讓她也深受其害。賭徒的內心很孤獨輸了固然不敢對家人說,贏了也不敢和家人分享,因為怕他們知道我有賭癮。所以,每次被問手風如何時,我都輕描淡寫。輸的時候,希望翻本;贏的時候,希望乘勝追擊,一本萬利。就是這樣,我被牢牢套住,無法掙脫。
賭徒的內心世界也沒有快樂可言。我成天心事重重,因為負債極重。每月我都要左思右想,左填右補,設法怎樣調動金錢,解決債務問題,但總無法解決。我不敢跟妻子商量,也不敢向妻子認錯,沒臉承認我無法自拔。我很是懊惱,深覺自己走上了絕路,找不到出口,不知如何是好。
獲得釋放
感謝上帝2OO1年把我代到教會,當天牧師講的信息是「浪子回頭」。聖靈在我心裡工作,我像聖經裡的那個浪子,醒悟過來,流淚向天父認罪悔改;說:「天父!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祢。」我求天父赦免我的罪,認主耶穌是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信主耶穌以後,欠債仍要解決。主耶穌代我還清罪債;可金錢的債我仍要面對。感謝主耶穌,當我向天父認罪以後,祂賜我勇氣向妻子認錯。我對妻子說出我的問題,承認我傷害了她和女兒,懇求她原諒我。妻子聽後十分震驚,她想不到我已泥足深陷到這個地步。她到第二天才平復下來,因我實在帶給她經濟上、信任上和心靈上很大的傷害。數天後,她將她結婚時的金飾,以及能變賣的飾物都用來替我還債。通常上金鋪的人總帶著愉快的心情去購買金飾;可我卻是帶著憂愁與羞愧的心情去變賣我妻子的嫁妝。我真羞愧得無地自容。其實,妻子大可不變賣她的金飾,讓我自己承受惡果就是了;但是,她與我同行,又為我付上代價,我心中萬分感激,悔恨自己連累了她,也更下定決心以後不再賭錢。
妻子和我同去教會,同年8月我們一起受浸,歸入主耶穌基督。至於債務問題,感謝上帝賜我一份新的工作,讓我學習正確的價值觀,以工作賺得的收入分期還債務。
家庭蒙福
感謝主耶穌,祂不但救我脫離罪惡,祂也修復了我和家人關係。2003年,非典肺炎侵襲香港,我和妻子須暫停工作,一同待在家裡。當時,我仍要面對分期還債的問題,擔子很重,前路茫茫。太太提議,不如她辭掉工作,取回公積金來清還債務,餘下的錢,就由她帶女兒去澳洲,暫時住在她家人那裡,然後再作打算。我聽後惶恐萬分,失去了方向,不知如何是好。當天晚上,我流著淚問上帝:「耶穌來了,是要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為什麼我信了耶穌仍是這麼糟糕?」
感謝天父上帝,過了幾天兩位姊妹和我妻子分享,勸她看重家庭的完整。最後,妻子決定無論在甚麼情況下,她和女兒都留在我身旁。感謝我妻,她沒計較我過去的失敗,仍按聖經的教導,讓我做家裡的頭。這讓我更堅定立志,要按聖經的教訓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非典期間,我們的佣人因怕被傳染,辭職回老家去,這樣一來,我得親自照顧女兒。這件事好像是迫不得已,其實是上帝的恩典。我們父女因此有更多時間相處,修補了過去疏離的關係,我亦在其中學習不惹兒女的氣,只按照主的教訓和警誡來養育兒女。
不究既往
2003年底,有一次我和一個非基督徒吃午飯,席間閒談,他兩次問我為什麼信耶穌。我心裡非常掙扎。講嘛,我的過去並不光彩,他聽後會怎麼看我?不講嘛,又好像失去作見證榮耀上帝的機會。我心裡默默禱告說,如果他再問我,我就會鼓起勇氣敘述上帝在我身上的恩典。果然過了一會,他第3次問我為什麼會信耶穌?我只得鼓起勇氣,分享上述得救見證,並且邀請他接受耶穌作他的救主。我又問他,會不會介意我的過去,他答,這是過去的事,現在已不是這樣就好了。
透過這朋友的話釋放了我。原來在我心裡一直自慚形檅,無法原諒自己。我覺得自己是個大罪人,抬不起頭。但上帝藉他的回答,讓我想起聖經裡的一個故事,耶穌對行淫時被捉拿的婦人說:「我也不定妳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八章11) 上帝也不定我的罪了,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我的罪,祂的寶血潔淨了我的罪!這事以後,我更勇敢地為主耶穌作見證。感謝主,在基督裡,我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7個豐年
不知不覺我信主已經7年。雖然我要承擔因過去的荒唐所帶來的惡果──要還債,在經濟上有時好拮据,工作也有時不順,看似如7個艱難的荒年;但是回頭一想,其實是7個恩典的豐年。在過去7年裡,妻子、女兒、媽媽和親兄弟們,一個個相繼信主耶穌。真的,「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使徒行傳十六章31) 我由給家人帶來災禍,變成帶來得救的福樂。
上帝愛我們,祂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奇妙的計劃。雖然我們各人有不同的過去,上帝仍為我們預備更美的將來。只有在主裡面,才會明天更好。因主耶穌基督是昔在、今在、永在的主。願一切榮耀頌讚都歸給我們的天父上帝。
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再談科學遺傳事實與進化論
何天擇博士//
達爾文用了近400頁篇幅寫成《物種起源》一書。許多人說自己相信進化論,卻未讀過這本書。讀過這本書的人,至少知道達氏用許多?測之詞,並引用他人言論,企圖說服大眾。至於他本人,卻沒有提供科學實驗的數據證明。其次達氏對生命來源自認無知,對遺傳機制作用則沿襲上古亞力斯多德的錯誤見解,即所謂「泛生說」(Pangenesis),認為生物個體各部特徵產生「小芽體」,由血液輸送至生殖細胞遺傳給下一代。美國著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氏 (Evelyn F.Keller) 說:「他 (達爾文) 從未聽過遺傳學的秘密,也不可能有這知識。他與同時代的人都相信溶合遺傳──子代的性質,是由父代性質互相溶合而成……」(註1)。
進化論的主要題目是推測地球已有約45億年的歷史,在38億年前,單細胞的生命開始出現。單細胞生物由於有利的突變,一步步累積進化。成為今日眾多難計其數的物種 (註2)。只是我們要明白 這悠長的時間是根據自然主義的推測,是無法證實的。因為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只有幾千年時間。當達爾文 (1809-1882) 在英國寫《物種起源》時候,另一位科學家在奧地利的修道院中,默默地用8年的時間,以12,980株豌豆植物作遺傳實驗。這人便是孟德爾 (1822-1884) 。他觀察豌豆植物的7種特徵,如花色或紫或白,莖幹或高或矮,種子或圓或皺,豆莢或黃或綠等等。孟氏的實驗結果發現了機制作用,特徵代代相傳的規律。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時,因有反宗教的成份,迎合社會朝流,大受歡迎;1,250冊書一日之內被搶購一空。反之,7年後,孟德爾的實驗結果,於1866年在本地科學社刊發表;因為與進化論見解衝突,不受重視,無人問津。直到34年後,19OO年,方被3位科學家重新發現,認為是科學歷史上劃時代的重大實驗,奠定了現代遺傳學的基礎,引起廿世紀生物學知識的長足進步。因此,在20世紀以前,有遺傳科學知識的,可說只有孟德爾一人。
一、「溶合」與「分立」
世界眾多的生物,每種都有它的特徵。人有人的特徵,鳥有鳥的特徵,魚有魚的特徵等等,彼此不同。在每種生物中,有許多個體;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有個體的特徵,可彼此識別。自近代分子生物學發達,我們知道特徵都由細胞核中D N A 化學分子中的基因所表現。例如孟氏的實驗顯示,豌豆的花,紫色有紫色的基因,白色有白色的基因;莖幹長有長的基因,矮有矮的基因;種子圓有圓的基因,皺有皺的基因等等。那麼,基因在細胞核中怎樣存在,由上代遺傳給下一代的基制作用是怎樣?這是審核進化論的重要問題。為要答覆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明瞭「溶合」體相混合,便得到淡紅色液體,紅色與白色融為一體,再也無法分離。淡紅色液體的特徵,一半是由紅色液體而來,另一半是由白液體而來,融合為一。純紅、純白都不再存在。這是溶合 (blending) 現象。
另一情況,是將兩種或多種的豆粒,大小或顏色都不同,裝在同一器皿中,它們不能融為一體,而各自獨立存在。大粒仍是大粒,小粒仍是小粒。不同顏色也不彼此影響。我們若倒出數粒,每次可能有不同的組合,有時都是大粒,有時都是小粒,有時大小都有。不同種的豆仍是不同,彼此可以分辨。這是分立 (discrete) 現象。達爾文因為不知孟氏遺傳實驗,認為進化是由代代微小改進累積的;代代的遺傳即是步步的進化,也叫做漸進論。因為他相信這當時普遍接受的觀念,即融合性的遺傳 (blending heredity),錯認遺傳是上代父母特徵的融合。
孟德爾的實驗卻證明,遺傳基因是彼此分立的。例如豌豆紫花 (純種) 與白花(純種) 交配所得子代,不是淺紫色花,而都是紫色花,因為紫色為紫色基因顯性的表現;白色的基因則為隱性,沒有表現。另一個很簡單明顯的例子是,我們自己或親友家中,常有數個子女,有的較父母都高,有的較父母都矮。兒女中也有高矮不同,假若遺傳是融合性便不是這情況,而都是上代父母高矮的平均數。事實上因基因分立存在,在遺傳下代時,視父母性細胞中不同基因如何配合而定。這很明顯的事實,我們現在雖然很易了解,但廿世紀以前的人,因無遺傳科學知識,只能接受傳統觀念。而孟氏的實驗徹底否定了進化論的漸進融合的遺傳概念。
二、淘汰與再現
進化論主張,由一種生物進化到另一種更適應環境的生物,原種的特徵一步步地消失,新生的特徵一步步地產生。孟德爾的遺傳實驗卻告訴我們,生物的特徵是食物本身的成份,不會加增也不會消失,雖屬隱性,只要有適當的配合,便會在表型中出現。某些隱性的基因雖在子代沒有表現,但在細胞核中是沒有消失的,到孫代才可表現。只要一種生物不完全消滅,細胞核中的基因是不會失去的。例如上述豌豆紫色花植株與白色花植株交配,子代雖都是紫花,但白花基因仍然存在,到子代自花授粉產生下一代時,白花又在表型中出現了。進化論認為原種特徵消失後便不再存在,又與遺傳事實不符。
三、流動與固定
在人的知識範圍內,生物物種代代衍生繁殖是固定不變、各從其類的,即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貓生貓,狗生狗的固定律 (Law of constancy) 。近代分子生物學發達,我們明白固定律的來源由於基因複製的忠實性或盡職性,因此產生遺傳的穩定性 (Geneticstability)。人的知識只有兩個確實來源。第一來自人的經驗,我們自己或先人的經驗,由觀察與實驗而得。第2來自創造主超然的啟示,即聖經的記載。除此之外,許多臆測或遙遠外推而得的論說是無法證實的,不可靠的,不能作為知識接受。進化論者假定,目前的生物都是38億年變化流動的歷史產物,只是推測而已,因為在人類知識範圍內從未發現一種生物變為另一種生物的。並且變化並不即是進化。變化可能是無方向性的,進化必須是有方向性、目的性才可能完成一個新構造,進而產生新物種。若進化論者相信進化作用有方向性,則又自我矛盾了,因為方向是意志的選擇,進化論者認為萬物的背後是無意志的物質 (唯物論)。科學實驗中經常使用的外推法立足於自然主義 (Naturalism),假定在無限「時」、「空」中,局部為真,則全部皆真,這是無法求證的。進化論的外推則有更大犯錯的危險性。我們不能將它作為知識接受。進化論的論調是我們知識範圍以外的言論。
四、突變問題
突變可在實驗室中由人工激發的破壞作用,或在自然界因細胞基因複製的錯誤而引起。通常基因的複製是很正確的,不但照原樣版複製,且有自動校對及修補作用,所以在自然界中,不是人工激發的骨突變,極為罕見。例如,上提的克教授說:「DNA在活細胞中複製的準確程度,近乎神蹟。……NDA本身並非如此堅強,複製的忠實性係由全副的蛋白質分子維持,即修理錯誤,防止自動破裂及其他複製中的損傷。……由於這種修理系統的幫助,複製的錯誤率減至約一百億分之一」(註3)。那麼,這樣罕見的突變,可以作為生物普遍的進化機制作用嗎?科學家說不,還不夠格。只是其中「有利」的突變約在突變中的1000分之1,因此突變可作進化的機緣再縮小1000倍,至複製中的10萬億分之1。
突變是生物在自然界複製中罕有的錯誤,正如駕車意外碰撞一般,結果是破壞,不是改良。讀者們,在你一生中有否聽說,在駕車發生意外中,有一次是對車子本身的構造有利的?所以突變及一切錯誤都是無方向、無目標、胡亂的作用。自廿世紀初遺傳知識明白後,既得利益 (名聲與地位) 的進化論守衛者,因為無路可走,便將進化論的原因寄託在生物「有利」的突變上,認為若無有利突變便無進化。所以克教授又說:「自然淘汰的進化,是建基於極不尋常的事件,即『有利的錯誤』。」(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depends on the occurrence of that rarest of events, mistakes that prove beneficial.) (註4) 這是因為死硬派成見太深,不願放棄進化論而接受「設計論」所致。聰明的讀者,你能相信許多「有利的錯誤」累積而產生人的心臟,又有許多「有利的錯誤」累積而產生人的眼睛,再有許多「有利的錯誤」累積而產生口腔……,然後再又有許多「有利的錯誤」而產生人的頭腦嗎?我們可以接受這樣荒唐無稽的言論嗎?對萬物來源問題,我們若忽視上帝的啟示,自作聰明,便墜入愚不可及的境況。
俄國育種專家李森科 (Trofim Lysenko),193O年代在蘇聯史達林的統治下遊說政府,他可將達爾文進化論與動物育種及馬克思學說結合成為官方科學。他主張拉麥克與達爾文後天特徵遺傳的進化論,同時又將孟德爾遺傳學作為資產階級的邪說 (異端) 禁止。他受史達林的支持、贊成,在他得勢時曾將數千異議的科學家清算,包括許多優秀份子。後因他所宣稱可由溫度控制,將冬麥改為春麥增加產量失敗,造成國家災難,在1965年終被革職 (註5)。這是誤信進化論而至陷入錯謬之一例。
結論
科學理論立足於科學事實。有關新的事實的發現都是對原有理論的挑戰。若原有理論可以圓滿解釋新事實,則可繼續採用,否則不是加以修正,便是淘汰。但事實經過確定便永遠是事實,無法改變或忽視。因為事實是客觀存在的,理論只是人自己認為符合客觀的構思,將客觀事實系統化的企圖。這樣,在遺傳的事實與進化的理論衝突時,我們該作何取捨?達爾文的成功,誤導世人思想一個半世紀之久,是宣傳上的成功,不是科學上的成功。
註:1.Keller, Evelyn Fox (2000) The Century of the Gene, P.13。2. 根據進化論宣傳家S.J. Gould, L.E. Orgel等人。3. 見註1.,p.27。4. 同上,p.32。5.Ferrell, Vance:(2001) The Evolution Cruncher, p.44
達爾文用了近400頁篇幅寫成《物種起源》一書。許多人說自己相信進化論,卻未讀過這本書。讀過這本書的人,至少知道達氏用許多?測之詞,並引用他人言論,企圖說服大眾。至於他本人,卻沒有提供科學實驗的數據證明。其次達氏對生命來源自認無知,對遺傳機制作用則沿襲上古亞力斯多德的錯誤見解,即所謂「泛生說」(Pangenesis),認為生物個體各部特徵產生「小芽體」,由血液輸送至生殖細胞遺傳給下一代。美國著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氏 (Evelyn F.Keller) 說:「他 (達爾文) 從未聽過遺傳學的秘密,也不可能有這知識。他與同時代的人都相信溶合遺傳──子代的性質,是由父代性質互相溶合而成……」(註1)。
進化論的主要題目是推測地球已有約45億年的歷史,在38億年前,單細胞的生命開始出現。單細胞生物由於有利的突變,一步步累積進化。成為今日眾多難計其數的物種 (註2)。只是我們要明白 這悠長的時間是根據自然主義的推測,是無法證實的。因為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只有幾千年時間。當達爾文 (1809-1882) 在英國寫《物種起源》時候,另一位科學家在奧地利的修道院中,默默地用8年的時間,以12,980株豌豆植物作遺傳實驗。這人便是孟德爾 (1822-1884) 。他觀察豌豆植物的7種特徵,如花色或紫或白,莖幹或高或矮,種子或圓或皺,豆莢或黃或綠等等。孟氏的實驗結果發現了機制作用,特徵代代相傳的規律。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時,因有反宗教的成份,迎合社會朝流,大受歡迎;1,250冊書一日之內被搶購一空。反之,7年後,孟德爾的實驗結果,於1866年在本地科學社刊發表;因為與進化論見解衝突,不受重視,無人問津。直到34年後,19OO年,方被3位科學家重新發現,認為是科學歷史上劃時代的重大實驗,奠定了現代遺傳學的基礎,引起廿世紀生物學知識的長足進步。因此,在20世紀以前,有遺傳科學知識的,可說只有孟德爾一人。
一、「溶合」與「分立」
世界眾多的生物,每種都有它的特徵。人有人的特徵,鳥有鳥的特徵,魚有魚的特徵等等,彼此不同。在每種生物中,有許多個體;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有個體的特徵,可彼此識別。自近代分子生物學發達,我們知道特徵都由細胞核中D N A 化學分子中的基因所表現。例如孟氏的實驗顯示,豌豆的花,紫色有紫色的基因,白色有白色的基因;莖幹長有長的基因,矮有矮的基因;種子圓有圓的基因,皺有皺的基因等等。那麼,基因在細胞核中怎樣存在,由上代遺傳給下一代的基制作用是怎樣?這是審核進化論的重要問題。為要答覆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明瞭「溶合」體相混合,便得到淡紅色液體,紅色與白色融為一體,再也無法分離。淡紅色液體的特徵,一半是由紅色液體而來,另一半是由白液體而來,融合為一。純紅、純白都不再存在。這是溶合 (blending) 現象。
另一情況,是將兩種或多種的豆粒,大小或顏色都不同,裝在同一器皿中,它們不能融為一體,而各自獨立存在。大粒仍是大粒,小粒仍是小粒。不同顏色也不彼此影響。我們若倒出數粒,每次可能有不同的組合,有時都是大粒,有時都是小粒,有時大小都有。不同種的豆仍是不同,彼此可以分辨。這是分立 (discrete) 現象。達爾文因為不知孟氏遺傳實驗,認為進化是由代代微小改進累積的;代代的遺傳即是步步的進化,也叫做漸進論。因為他相信這當時普遍接受的觀念,即融合性的遺傳 (blending heredity),錯認遺傳是上代父母特徵的融合。
孟德爾的實驗卻證明,遺傳基因是彼此分立的。例如豌豆紫花 (純種) 與白花(純種) 交配所得子代,不是淺紫色花,而都是紫色花,因為紫色為紫色基因顯性的表現;白色的基因則為隱性,沒有表現。另一個很簡單明顯的例子是,我們自己或親友家中,常有數個子女,有的較父母都高,有的較父母都矮。兒女中也有高矮不同,假若遺傳是融合性便不是這情況,而都是上代父母高矮的平均數。事實上因基因分立存在,在遺傳下代時,視父母性細胞中不同基因如何配合而定。這很明顯的事實,我們現在雖然很易了解,但廿世紀以前的人,因無遺傳科學知識,只能接受傳統觀念。而孟氏的實驗徹底否定了進化論的漸進融合的遺傳概念。
二、淘汰與再現
進化論主張,由一種生物進化到另一種更適應環境的生物,原種的特徵一步步地消失,新生的特徵一步步地產生。孟德爾的遺傳實驗卻告訴我們,生物的特徵是食物本身的成份,不會加增也不會消失,雖屬隱性,只要有適當的配合,便會在表型中出現。某些隱性的基因雖在子代沒有表現,但在細胞核中是沒有消失的,到孫代才可表現。只要一種生物不完全消滅,細胞核中的基因是不會失去的。例如上述豌豆紫色花植株與白色花植株交配,子代雖都是紫花,但白花基因仍然存在,到子代自花授粉產生下一代時,白花又在表型中出現了。進化論認為原種特徵消失後便不再存在,又與遺傳事實不符。
三、流動與固定
在人的知識範圍內,生物物種代代衍生繁殖是固定不變、各從其類的,即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貓生貓,狗生狗的固定律 (Law of constancy) 。近代分子生物學發達,我們明白固定律的來源由於基因複製的忠實性或盡職性,因此產生遺傳的穩定性 (Geneticstability)。人的知識只有兩個確實來源。第一來自人的經驗,我們自己或先人的經驗,由觀察與實驗而得。第2來自創造主超然的啟示,即聖經的記載。除此之外,許多臆測或遙遠外推而得的論說是無法證實的,不可靠的,不能作為知識接受。進化論者假定,目前的生物都是38億年變化流動的歷史產物,只是推測而已,因為在人類知識範圍內從未發現一種生物變為另一種生物的。並且變化並不即是進化。變化可能是無方向性的,進化必須是有方向性、目的性才可能完成一個新構造,進而產生新物種。若進化論者相信進化作用有方向性,則又自我矛盾了,因為方向是意志的選擇,進化論者認為萬物的背後是無意志的物質 (唯物論)。科學實驗中經常使用的外推法立足於自然主義 (Naturalism),假定在無限「時」、「空」中,局部為真,則全部皆真,這是無法求證的。進化論的外推則有更大犯錯的危險性。我們不能將它作為知識接受。進化論的論調是我們知識範圍以外的言論。
四、突變問題
突變可在實驗室中由人工激發的破壞作用,或在自然界因細胞基因複製的錯誤而引起。通常基因的複製是很正確的,不但照原樣版複製,且有自動校對及修補作用,所以在自然界中,不是人工激發的骨突變,極為罕見。例如,上提的克教授說:「DNA在活細胞中複製的準確程度,近乎神蹟。……NDA本身並非如此堅強,複製的忠實性係由全副的蛋白質分子維持,即修理錯誤,防止自動破裂及其他複製中的損傷。……由於這種修理系統的幫助,複製的錯誤率減至約一百億分之一」(註3)。那麼,這樣罕見的突變,可以作為生物普遍的進化機制作用嗎?科學家說不,還不夠格。只是其中「有利」的突變約在突變中的1000分之1,因此突變可作進化的機緣再縮小1000倍,至複製中的10萬億分之1。
突變是生物在自然界複製中罕有的錯誤,正如駕車意外碰撞一般,結果是破壞,不是改良。讀者們,在你一生中有否聽說,在駕車發生意外中,有一次是對車子本身的構造有利的?所以突變及一切錯誤都是無方向、無目標、胡亂的作用。自廿世紀初遺傳知識明白後,既得利益 (名聲與地位) 的進化論守衛者,因為無路可走,便將進化論的原因寄託在生物「有利」的突變上,認為若無有利突變便無進化。所以克教授又說:「自然淘汰的進化,是建基於極不尋常的事件,即『有利的錯誤』。」(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depends on the occurrence of that rarest of events, mistakes that prove beneficial.) (註4) 這是因為死硬派成見太深,不願放棄進化論而接受「設計論」所致。聰明的讀者,你能相信許多「有利的錯誤」累積而產生人的心臟,又有許多「有利的錯誤」累積而產生人的眼睛,再有許多「有利的錯誤」累積而產生口腔……,然後再又有許多「有利的錯誤」而產生人的頭腦嗎?我們可以接受這樣荒唐無稽的言論嗎?對萬物來源問題,我們若忽視上帝的啟示,自作聰明,便墜入愚不可及的境況。
俄國育種專家李森科 (Trofim Lysenko),193O年代在蘇聯史達林的統治下遊說政府,他可將達爾文進化論與動物育種及馬克思學說結合成為官方科學。他主張拉麥克與達爾文後天特徵遺傳的進化論,同時又將孟德爾遺傳學作為資產階級的邪說 (異端) 禁止。他受史達林的支持、贊成,在他得勢時曾將數千異議的科學家清算,包括許多優秀份子。後因他所宣稱可由溫度控制,將冬麥改為春麥增加產量失敗,造成國家災難,在1965年終被革職 (註5)。這是誤信進化論而至陷入錯謬之一例。
結論
科學理論立足於科學事實。有關新的事實的發現都是對原有理論的挑戰。若原有理論可以圓滿解釋新事實,則可繼續採用,否則不是加以修正,便是淘汰。但事實經過確定便永遠是事實,無法改變或忽視。因為事實是客觀存在的,理論只是人自己認為符合客觀的構思,將客觀事實系統化的企圖。這樣,在遺傳的事實與進化的理論衝突時,我們該作何取捨?達爾文的成功,誤導世人思想一個半世紀之久,是宣傳上的成功,不是科學上的成功。
註:1.Keller, Evelyn Fox (2000) The Century of the Gene, P.13。2. 根據進化論宣傳家S.J. Gould, L.E. Orgel等人。3. 見註1.,p.27。4. 同上,p.32。5.Ferrell, Vance:(2001) The Evolution Cruncher, p.44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喜樂感謝──我的外婆
楊莎莎//
聖經教導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 可一個被斷為癌症晚期的人怎能喜樂?怎麼謝恩?難道永恆的上帝強人所難嗎?然而外婆的病,讓我對這功課略有領悟。
1998年初,外婆來澳洲探親,認識耶穌基督,開始學習禱告、讀聖經、每禮拜天去教會敬拜上帝。外婆出生於中國大陸一個開明家庭,青年時代即投身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鬥爭,盼能盡一己的力量解除中國人民的痛苦。她接受了幾10年的無神論思想,可卻能虛心,在短短幾個月內,讀完一遍聖經,歸信耶穌基督,還鼓勵我們要好好跟隨耶穌,與人分享上帝的愛和恩典。真個是後來居上!
外婆向來公私分明,從不假公濟私。那年舅舅快40歲了,幾次準備成家,可最後都因沒有房子而泡湯。那時外婆任廠長,廠裡分配居住單位的車剛好交由她辦。這是大好良機,可以給自己兒子一個居住單位哩!可她並沒有這樣做,她秉公處理,把房子分給更有需要的人。
1998年底,外婆回國後,被診斷患胰腺癌晚期。醫生斷言只能活3到6個月。這消息帶給我們全家很大的打擊。外婆雖然已是70多歲的人,可平日身體健壯,樂觀開朗,整天忙裡忙外,服侍家中各人,哪像個癌病患者?我們都懷疑是否診斷錯了,可複診結果證實這殘酷事實。我們只得面對。
記得有一次,我在主日禮拜唱詩,唱到:「獻上感恩的心,歸給至聖全能神……」,我求問上帝:「親愛的天父,我願意凡事獻上感謝,也願意凡事聽從祢的旨意。但請祢告訴我,為什麼外婆會得癌症呢?」上帝引導我反覆思想。從外婆身上,我得到答案。子女們為她四處奔走尋找治病的妙方,外婆開始一系列的治療;但沒有效果。她日夜忍受病痛的折磨,可從不抱怨,不叫痛,不問「上帝為什麼這樣對我?」相反的,她充滿信心,充滿平安喜樂,常感謝天父,並感謝親友的關懷。
有一陣子,她的病情稍得控制,略有力量,就堅持到教會裡敬拜上帝。每去一次,對生命的真諦都有所領受。後來病情越發沉重,不能再去教會,可她依舊信心堅定,常讀聖經,把聖經放在床頭,堅持每天禱告。在疼痛難忍時,她不向人哭訴,只向主耶穌默默訴說。沒有抱怨,只有感謝;沒絕望,只有信心;醫生和護士都感動地說:「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堅強的老太太!」
從得知外婆生病那天起,澳洲雪梨加爾福教會的弟兄姊妹們便開始為她同心禱告。一年365天從沒間斷。有些新來的弟兄姊妹不認識外婆,也為她禱告。外婆也為教會禱告,並忍著痛,用錄音帶和大家分享上帝在她病中的恩典。
2000年聖誕假期,我回中國探望外婆,見她被癌病折磨得皮包骨和躬身捂著胃的憔悴樣子,情不自禁的流下淚來。外表婆卻慈祥地拉著我的手說:「莎莎,妳不要太難過。妳想想看,醫生說我最多活3至6個月,然而上帝保守,我已活了兩年,連醫生都說是奇蹟。當然我也知道自己身體的情況,隨時會回天家,但上帝給我很多恩典,在這兩年裡,我學到很多,對上帝的認識加深了,知道了人生的意義,知道我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她平靜地說,既不無奈,也不恐懼。
那一天終於來臨,2001年6月9日23時 (深夜11點) 外婆離開我們,帶著平安喜樂回去天家。回憶往事,許多生活點滴又重現。外婆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她奉獻自己,先人後己,樂於助人,從不抱怨,樂意與人分享;她和藹可親,待人以誠,牢記別人的恩惠。她認識耶穌基督後,眼界大開,開始了人生新的歷程,看到永恆。當她有病,她用信、望、愛來處理,多次叮囑我們代她感謝大家的禱告和關懷。想到這些,我不覺傷心落淚,可也深得激勵,在外婆身上,我悟到了問題的答案;人的老病苦痛在所難免,人人平等。信仰給予我們的,不是免於人世間苦難的特權,而是上帝的同在、安慰,弟兄姊妹的愛心,更要緊的是,造物主應許我們有永生和天上永遠的家。所以「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四章6-7)
聖經教導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 可一個被斷為癌症晚期的人怎能喜樂?怎麼謝恩?難道永恆的上帝強人所難嗎?然而外婆的病,讓我對這功課略有領悟。
1998年初,外婆來澳洲探親,認識耶穌基督,開始學習禱告、讀聖經、每禮拜天去教會敬拜上帝。外婆出生於中國大陸一個開明家庭,青年時代即投身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鬥爭,盼能盡一己的力量解除中國人民的痛苦。她接受了幾10年的無神論思想,可卻能虛心,在短短幾個月內,讀完一遍聖經,歸信耶穌基督,還鼓勵我們要好好跟隨耶穌,與人分享上帝的愛和恩典。真個是後來居上!
外婆向來公私分明,從不假公濟私。那年舅舅快40歲了,幾次準備成家,可最後都因沒有房子而泡湯。那時外婆任廠長,廠裡分配居住單位的車剛好交由她辦。這是大好良機,可以給自己兒子一個居住單位哩!可她並沒有這樣做,她秉公處理,把房子分給更有需要的人。
1998年底,外婆回國後,被診斷患胰腺癌晚期。醫生斷言只能活3到6個月。這消息帶給我們全家很大的打擊。外婆雖然已是70多歲的人,可平日身體健壯,樂觀開朗,整天忙裡忙外,服侍家中各人,哪像個癌病患者?我們都懷疑是否診斷錯了,可複診結果證實這殘酷事實。我們只得面對。
記得有一次,我在主日禮拜唱詩,唱到:「獻上感恩的心,歸給至聖全能神……」,我求問上帝:「親愛的天父,我願意凡事獻上感謝,也願意凡事聽從祢的旨意。但請祢告訴我,為什麼外婆會得癌症呢?」上帝引導我反覆思想。從外婆身上,我得到答案。子女們為她四處奔走尋找治病的妙方,外婆開始一系列的治療;但沒有效果。她日夜忍受病痛的折磨,可從不抱怨,不叫痛,不問「上帝為什麼這樣對我?」相反的,她充滿信心,充滿平安喜樂,常感謝天父,並感謝親友的關懷。
有一陣子,她的病情稍得控制,略有力量,就堅持到教會裡敬拜上帝。每去一次,對生命的真諦都有所領受。後來病情越發沉重,不能再去教會,可她依舊信心堅定,常讀聖經,把聖經放在床頭,堅持每天禱告。在疼痛難忍時,她不向人哭訴,只向主耶穌默默訴說。沒有抱怨,只有感謝;沒絕望,只有信心;醫生和護士都感動地說:「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堅強的老太太!」
從得知外婆生病那天起,澳洲雪梨加爾福教會的弟兄姊妹們便開始為她同心禱告。一年365天從沒間斷。有些新來的弟兄姊妹不認識外婆,也為她禱告。外婆也為教會禱告,並忍著痛,用錄音帶和大家分享上帝在她病中的恩典。
2000年聖誕假期,我回中國探望外婆,見她被癌病折磨得皮包骨和躬身捂著胃的憔悴樣子,情不自禁的流下淚來。外表婆卻慈祥地拉著我的手說:「莎莎,妳不要太難過。妳想想看,醫生說我最多活3至6個月,然而上帝保守,我已活了兩年,連醫生都說是奇蹟。當然我也知道自己身體的情況,隨時會回天家,但上帝給我很多恩典,在這兩年裡,我學到很多,對上帝的認識加深了,知道了人生的意義,知道我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她平靜地說,既不無奈,也不恐懼。
那一天終於來臨,2001年6月9日23時 (深夜11點) 外婆離開我們,帶著平安喜樂回去天家。回憶往事,許多生活點滴又重現。外婆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她奉獻自己,先人後己,樂於助人,從不抱怨,樂意與人分享;她和藹可親,待人以誠,牢記別人的恩惠。她認識耶穌基督後,眼界大開,開始了人生新的歷程,看到永恆。當她有病,她用信、望、愛來處理,多次叮囑我們代她感謝大家的禱告和關懷。想到這些,我不覺傷心落淚,可也深得激勵,在外婆身上,我悟到了問題的答案;人的老病苦痛在所難免,人人平等。信仰給予我們的,不是免於人世間苦難的特權,而是上帝的同在、安慰,弟兄姊妹的愛心,更要緊的是,造物主應許我們有永生和天上永遠的家。所以「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四章6-7)
2019年7月13日 星期六
從自閉到自立──我兒怡凱
胡瑩瑩//
我兒凱怡是聰明乖巧的孩子,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不懂得甚麼是仇恨、爭競、嫉妒、謊言、狡辯。他也不需要懂得,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的世界是一個最寧靜的地方── 書本。他喜歡看書,上自天文、地理、科學、軍事,下自由新聞、電話簿、廣告紙、糖果包裝紙,只要有字,他就閱讀,如饑如渴,盡情享受。時間永遠不夠用。無論吃飯、洗澡、如廁、上街、旅行,他總書不離手,忙得無暇注意社交禮節。他天真如小孩,敏感如蝸牛的觸角,非常容易受傷,膽子又小。這樣奇特、可愛的少年,社會竟不能見容。這是多麼殘酷的事唷!
怡凱出世時,帶給我們很大的快樂。他獨立好奇、愛在鏡子前蹦蹦跳跳,高興得拍手。玩累了,就安靜睡覺。怡凱一歲,他妹妹出世。我開始注意怡凱迷上了電線、電路、電器、插頭、開關……。一迷就是幾年。他3歲才講話,發音清楚,音頻高,常被小朋友取笑。朋友說,也許他的聽覺有毛病,因為和他說話,他不理,小朋友共聚一堂時,他只玩他的。上幼稚園後,我常被學校傳召,聽老師投訴怡凱怎麼在上課時坐不住,老是自顧自摸東摸西,不參加團體活動、不講話;建議我在家中用英語和他交談,以為他的英語能力欠佳。不料有一天,他在教室黑板上畫出火山解析圖,用英文註解,這一下子老師才知道他既非啞巴,也非傻子。
聰明的孩子是難管教的,我們遷到好學校區,看日子是否可以太平些。沒想到前面是更可怕的夢魘。
一年級,新環境、新老師,三天兩頭,我又被校方傳去聽訓。過去我受的是打罵式教育,見了老師唯唯諾諾,至今後遺症未消,所以見到金髮碧眼的老師,只會必恭必敬,緊張得張口結舌,不知如何為兒子的不合作行為解釋。有一天,老師又把我叫去,卻當著我和班上的小朋友面前說:「大家看,他的書桌多亂,像豬窩哩!」小朋友們都笑了。怡凱面色泛紅。我的心一沉。這是哪門子的教育家?用取笑、責罵、處罰,代替啟發、誘導、鼓勵。這樣子傷害一個小孩的自尊心,真叫人齒冷。但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只有費盡心思,努力教導,直至筋疲力竭。
那時,我對上帝的信心小,不懂交託信靠。遇事每每先用自己的方法,以致常自困在自己的小聰明中,蹉跎歲月。看不見上帝,聽不到祂的聲音,有的只是滿心苦惱、憂傷、忿怒和怨言。我怨帶這孩子,累得有如帶10個孩子。我怨是否前輩子欠了他的?我怨不能帶他到處去串門子,喪失了交友的機會。我問自己,孩子這麼孤獨,是否因為我們做父母的失職?我們做錯了甚麼?愛他愛得不夠嗎?太過寵他嗎?看到鏡中人那被憂鬱侵蝕的雙目,被長期痛苦扭曲了的臉容,我的心更苦不堪言,不住的自怨自艾,至精神抑鬱,失去自信。
我對自己說:妳是個失職的母親。我不知道該怎樣禱告,也不想禱告。我不想見人。但是,慈愛的天父不撇棄我。祂讓教會的牧師、師母和弟兄姊妹熱心支持。不知不覺怡凱順利完成了特殊教育班的小學生涯。
怡凱升初中後,我的煩惱更大了。每天見他興奮地去上學,下課時卻垂頭喪氣,人越發沉默。我和先生常向他示範,教他如何抬頭挺胸走路,免被朋友嘲弄;但沒有效。7年級那年,我每天接送他上下課,總是見他低頭縮肩,一副抱頭鼠竄的樣子,畏縮不已。旁邊的學生不是指指點點,就是竊笑,更有出言侮辱者。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真恨不得下車陪他走,好嚇阻那些殘酷的惡勢力,我說惡勢力一點也不假,有些學生常走到他的身旁,用手拽他;他站著聽演講,後面會有同學把吃剩的果汁、食物丟進他的背包中。三天兩頭,他的眼鏡、書本,或書包,就被頑皮的孩子悄悄拿走,扔進垃圾桶中。看到他回到家裡默默地洗書包,心怎不痛?我對他說,休息時間就到圖書館裡去吧。那裡須保持肅靜,或者不會碰到喜惡作劇的同學。
不料他們還不放過,在那裡照樣整他。他匆匆走避,一個頑皮的伸出腳來,把他絆倒,趴跌在地,手腳擦傷。同學中非但沒有人見義勇為,為他說一句公道話,反之,在旁哄笑。30多人圍觀,4、5人踢打,大伙兒都來瞧熱鬧!請問,他到底有甚麼錯?他只是跟別人不一樣而已。好吧,就算他怪,也不當受這樣的折磨啊!漸漸我留意怡凱喉嚨常發出怪叫的聲音。是對壓迫的反抗叫聲,還是邪靈附身?
那些日子,就是在這樣充滿疑懼、不安、忿怒、痛苦,和惶惑中渡過!對我們家來說,1989年的加州大地震,還不如怡凱在學校所受到的無理虐待和欺凌來得震撼。當時有弟兄姊妹為我們抱不平,說應找律師,訴諸法律。感謝天父,祂就是最大的律師!上帝的眼目無處不在,「我倚靠神,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樣呢?」 「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詩篇五十六篇11;以弗所書三章20) 就在這時,因天父奇妙的安排,我在超市多次碰到一位學區委員。得她熱心幫忙,終於學校正視這種情況,怡凱的遭遇才獲得改善。
1990年怡凱讀8年級,復活節的主日,他接受洗禮,正式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自此我們更看到上帝的同在。那時,友人中沒有像怡凱的孩子。我們不知怎樣教養他。直到他升8年級,經牙醫介紹,我們認識了一個基督徒家庭,他們孩子的行為模式和所遭遇的,和怡凱如出一轍,奇妙的是,連父子2人的英文名字也相同!自此我們經常聯絡、互相鼓勵、彼此安慰。經他們介紹,我們去看西醫專科。診斷結果是,怡凱除患自閉症 (Autism),過動症 (Hyperactive Disorder)、強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和妥瑞氏症候 (Tourette's Syndrome)。主要是腦部神經傳導物質 (Dopamine) 分泌過多引起一些心理現象。例如在緊張壓力或興奮下會目乏眼、扭頭、扭脖、聳肩、抽搐、清喉嚨、出聲音或大叫……嚴重者還會吐痰、罵髒話等。唯一稍得安慰的是,這些患者通常兼具天賦才情。至此,困擾心裡多年的問題都一一獲解答,我們不再自責。
但是怎麼辦呢?西醫只能用鎮定劑。這樣後遺症很多。不吃藥嘛,他的抽搐越來越嚴重,喉嚨也不斷地發出大聲音。他自己喻想控制,心裡壓力就更大,影響腦中化學物質分泌更多,聲音就更大更頻。尤其在夜闌人靜的夜晚、公共場所、學校、電影院、餐館,甚至在飛機上,我們全家每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地,就怕那瞬間別人丟來嫌惡的眼光或質詢。有一度,大家消極得怕出門,免得走到哪兒都被人投以異樣眼光。更怕的是看到怡凱無助的心靈受創。上帝啊,怎麼辦呢!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患難時的高台。祂帶領吳奇弟兄為他針炙一年後,李傳真姊妹接著以中藥及針炙又診治了約2年,怡凱喉嚨大叫的毛病已經沒有了。他漸漸恢復對人們的信任,不再那麼孤僻、膽怯、怕人。他好像由一個自我封閉的世界,如華盛頓.厄文 (Washington Irving) 筆下的「李伯大夢」一般地醒了!偶爾,他會生澀地摟我一下,冒出一句:「媽,我愛妳!」聽得我喉酸眼濕。這句一般孩子常說的話,我等了10幾個年頭哪!怎不令人興奮,感謝上帝!
初中畢業時,上帝賜他恢復自信的機會。他的設計在畢業年刊脫穎而出,被選做封面。看到他眉宇間露出從來沒見過的喜樂光芒,我們都興奮不已。矽谷,這個精英群集的地方,怡凱竟能從艱苦中站起身來,開花結果,這真是上帝的慈愛臨到我們了!
9年級,怡凱堅持讀公立高中,這是一間頗具知名度的好學校。但是我們心中卻想他去一所私立男校。理由是擔心整他的那些學生也同升上這間公校,加上私立學校管理嚴格,或許學生比較不敢胡作非為。還有,青少年期,全校男生,環境或許會單純些……。
果然,一開學,怡凱又被幾個學生釘住整他,這一次,負責學生行為的副校長卻用智慧、公正、仁慈的態度解決了問題,對那群調皮的學生曉以大義,勸他們不可欺壓弱小的人。至此風波平息。後來才知曉,這位副校長自己也有一位智障兒子,她深刻體會這種無助的痛苦心情。上帝的恩典無處不在哩!
怡凱熱愛電腦,要在學校設立一個新社團 (Electronic Gaming Club)。三兩下,規章,條文都準備齊全,只欠一位老師做此社團的輔導。沒想到數學老師馬上答應支援。妙的是,他的兒子也有妥瑞氏症,這是偶然嗎?不,是上帝的安排!怡凱做了這個社團的主席。這在一般人來說,當然並沒有甚麼了不起,但對我們飽受創痛的心來說,是上帝賜的機會,藉此縫補了怡凱過去所受的創傷,讓他能漸漸建立自信和自尊心,能抬起頭來做人。
高中最後3年,他開始活躍了起來,除校園團契外,他還參加義務勞動、德文社、辯論社、校刊、編輯……等。也為自己升大學鋪好了路,一點不用我們擔心。他學業成績非常優秀,除了代表參加校際比賽得獎外,也博得老師們給予的肯定,讚賞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資產。當上一任副總統高爾先生來南灣訪問,且蒞臨怡凱的學校參觀他們的電腦班時,怡凱被選做代表之一,為高爾先生講解網絡資訊。在電視上看到怡凱從容不迫的穩健,以及他不卑不亢的態度,我心中直呼讚美上帝!
學校對怡凱來說,已不再是可怕的地方。天父上帝幫助他站了起來!從他申請大學的自我簡介中,我們看到一個充滿信心、智慧、潛力的青年。過去我們從不敢夢想的事因天父的憐憫和恩典發生了。怡凱獲史丹福大學接納,離家不過20多分鐘車程。還申請到獎學金呢!
4年的住校生涯,他結識了許多的基督徒弟兄姊妹,視野不斷開拓。1999年他拿到電腦學士學位。同年暑假,參加中國特區短宣事工,8個星期回來後,他迫不及待地,滔滔不絕用標準的中文與我們分享,一聊就是1、2個鐘頭,而且是以一種關愛的眼神望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的靈修生活等,這對患有自閉症的他來說,過去是從沒有的現象!他也開始關心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及學校功課。上帝大大賜福他,2000年,他拿到了史丹福大學電腦碩士學位。如今他是一位愛主、愛人、對宣教事工肯付上禱告與負擔的傑出電腦工程師。「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得前書五章10) 這話何等真實,我們是何其有幸,蒙此厚恩,被領過流淚谷,到達了喜樂的泉源。我們也深信,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們,只要我們住在耶和華 神的殿中,直到永遠!
我兒凱怡是聰明乖巧的孩子,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不懂得甚麼是仇恨、爭競、嫉妒、謊言、狡辯。他也不需要懂得,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的世界是一個最寧靜的地方── 書本。他喜歡看書,上自天文、地理、科學、軍事,下自由新聞、電話簿、廣告紙、糖果包裝紙,只要有字,他就閱讀,如饑如渴,盡情享受。時間永遠不夠用。無論吃飯、洗澡、如廁、上街、旅行,他總書不離手,忙得無暇注意社交禮節。他天真如小孩,敏感如蝸牛的觸角,非常容易受傷,膽子又小。這樣奇特、可愛的少年,社會竟不能見容。這是多麼殘酷的事唷!
怡凱出世時,帶給我們很大的快樂。他獨立好奇、愛在鏡子前蹦蹦跳跳,高興得拍手。玩累了,就安靜睡覺。怡凱一歲,他妹妹出世。我開始注意怡凱迷上了電線、電路、電器、插頭、開關……。一迷就是幾年。他3歲才講話,發音清楚,音頻高,常被小朋友取笑。朋友說,也許他的聽覺有毛病,因為和他說話,他不理,小朋友共聚一堂時,他只玩他的。上幼稚園後,我常被學校傳召,聽老師投訴怡凱怎麼在上課時坐不住,老是自顧自摸東摸西,不參加團體活動、不講話;建議我在家中用英語和他交談,以為他的英語能力欠佳。不料有一天,他在教室黑板上畫出火山解析圖,用英文註解,這一下子老師才知道他既非啞巴,也非傻子。
聰明的孩子是難管教的,我們遷到好學校區,看日子是否可以太平些。沒想到前面是更可怕的夢魘。
一年級,新環境、新老師,三天兩頭,我又被校方傳去聽訓。過去我受的是打罵式教育,見了老師唯唯諾諾,至今後遺症未消,所以見到金髮碧眼的老師,只會必恭必敬,緊張得張口結舌,不知如何為兒子的不合作行為解釋。有一天,老師又把我叫去,卻當著我和班上的小朋友面前說:「大家看,他的書桌多亂,像豬窩哩!」小朋友們都笑了。怡凱面色泛紅。我的心一沉。這是哪門子的教育家?用取笑、責罵、處罰,代替啟發、誘導、鼓勵。這樣子傷害一個小孩的自尊心,真叫人齒冷。但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只有費盡心思,努力教導,直至筋疲力竭。
那時,我對上帝的信心小,不懂交託信靠。遇事每每先用自己的方法,以致常自困在自己的小聰明中,蹉跎歲月。看不見上帝,聽不到祂的聲音,有的只是滿心苦惱、憂傷、忿怒和怨言。我怨帶這孩子,累得有如帶10個孩子。我怨是否前輩子欠了他的?我怨不能帶他到處去串門子,喪失了交友的機會。我問自己,孩子這麼孤獨,是否因為我們做父母的失職?我們做錯了甚麼?愛他愛得不夠嗎?太過寵他嗎?看到鏡中人那被憂鬱侵蝕的雙目,被長期痛苦扭曲了的臉容,我的心更苦不堪言,不住的自怨自艾,至精神抑鬱,失去自信。
我對自己說:妳是個失職的母親。我不知道該怎樣禱告,也不想禱告。我不想見人。但是,慈愛的天父不撇棄我。祂讓教會的牧師、師母和弟兄姊妹熱心支持。不知不覺怡凱順利完成了特殊教育班的小學生涯。
怡凱升初中後,我的煩惱更大了。每天見他興奮地去上學,下課時卻垂頭喪氣,人越發沉默。我和先生常向他示範,教他如何抬頭挺胸走路,免被朋友嘲弄;但沒有效。7年級那年,我每天接送他上下課,總是見他低頭縮肩,一副抱頭鼠竄的樣子,畏縮不已。旁邊的學生不是指指點點,就是竊笑,更有出言侮辱者。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真恨不得下車陪他走,好嚇阻那些殘酷的惡勢力,我說惡勢力一點也不假,有些學生常走到他的身旁,用手拽他;他站著聽演講,後面會有同學把吃剩的果汁、食物丟進他的背包中。三天兩頭,他的眼鏡、書本,或書包,就被頑皮的孩子悄悄拿走,扔進垃圾桶中。看到他回到家裡默默地洗書包,心怎不痛?我對他說,休息時間就到圖書館裡去吧。那裡須保持肅靜,或者不會碰到喜惡作劇的同學。
不料他們還不放過,在那裡照樣整他。他匆匆走避,一個頑皮的伸出腳來,把他絆倒,趴跌在地,手腳擦傷。同學中非但沒有人見義勇為,為他說一句公道話,反之,在旁哄笑。30多人圍觀,4、5人踢打,大伙兒都來瞧熱鬧!請問,他到底有甚麼錯?他只是跟別人不一樣而已。好吧,就算他怪,也不當受這樣的折磨啊!漸漸我留意怡凱喉嚨常發出怪叫的聲音。是對壓迫的反抗叫聲,還是邪靈附身?
那些日子,就是在這樣充滿疑懼、不安、忿怒、痛苦,和惶惑中渡過!對我們家來說,1989年的加州大地震,還不如怡凱在學校所受到的無理虐待和欺凌來得震撼。當時有弟兄姊妹為我們抱不平,說應找律師,訴諸法律。感謝天父,祂就是最大的律師!上帝的眼目無處不在,「我倚靠神,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樣呢?」 「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詩篇五十六篇11;以弗所書三章20) 就在這時,因天父奇妙的安排,我在超市多次碰到一位學區委員。得她熱心幫忙,終於學校正視這種情況,怡凱的遭遇才獲得改善。
1990年怡凱讀8年級,復活節的主日,他接受洗禮,正式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自此我們更看到上帝的同在。那時,友人中沒有像怡凱的孩子。我們不知怎樣教養他。直到他升8年級,經牙醫介紹,我們認識了一個基督徒家庭,他們孩子的行為模式和所遭遇的,和怡凱如出一轍,奇妙的是,連父子2人的英文名字也相同!自此我們經常聯絡、互相鼓勵、彼此安慰。經他們介紹,我們去看西醫專科。診斷結果是,怡凱除患自閉症 (Autism),過動症 (Hyperactive Disorder)、強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和妥瑞氏症候 (Tourette's Syndrome)。主要是腦部神經傳導物質 (Dopamine) 分泌過多引起一些心理現象。例如在緊張壓力或興奮下會目乏眼、扭頭、扭脖、聳肩、抽搐、清喉嚨、出聲音或大叫……嚴重者還會吐痰、罵髒話等。唯一稍得安慰的是,這些患者通常兼具天賦才情。至此,困擾心裡多年的問題都一一獲解答,我們不再自責。
但是怎麼辦呢?西醫只能用鎮定劑。這樣後遺症很多。不吃藥嘛,他的抽搐越來越嚴重,喉嚨也不斷地發出大聲音。他自己喻想控制,心裡壓力就更大,影響腦中化學物質分泌更多,聲音就更大更頻。尤其在夜闌人靜的夜晚、公共場所、學校、電影院、餐館,甚至在飛機上,我們全家每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地,就怕那瞬間別人丟來嫌惡的眼光或質詢。有一度,大家消極得怕出門,免得走到哪兒都被人投以異樣眼光。更怕的是看到怡凱無助的心靈受創。上帝啊,怎麼辦呢!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患難時的高台。祂帶領吳奇弟兄為他針炙一年後,李傳真姊妹接著以中藥及針炙又診治了約2年,怡凱喉嚨大叫的毛病已經沒有了。他漸漸恢復對人們的信任,不再那麼孤僻、膽怯、怕人。他好像由一個自我封閉的世界,如華盛頓.厄文 (Washington Irving) 筆下的「李伯大夢」一般地醒了!偶爾,他會生澀地摟我一下,冒出一句:「媽,我愛妳!」聽得我喉酸眼濕。這句一般孩子常說的話,我等了10幾個年頭哪!怎不令人興奮,感謝上帝!
初中畢業時,上帝賜他恢復自信的機會。他的設計在畢業年刊脫穎而出,被選做封面。看到他眉宇間露出從來沒見過的喜樂光芒,我們都興奮不已。矽谷,這個精英群集的地方,怡凱竟能從艱苦中站起身來,開花結果,這真是上帝的慈愛臨到我們了!
9年級,怡凱堅持讀公立高中,這是一間頗具知名度的好學校。但是我們心中卻想他去一所私立男校。理由是擔心整他的那些學生也同升上這間公校,加上私立學校管理嚴格,或許學生比較不敢胡作非為。還有,青少年期,全校男生,環境或許會單純些……。
果然,一開學,怡凱又被幾個學生釘住整他,這一次,負責學生行為的副校長卻用智慧、公正、仁慈的態度解決了問題,對那群調皮的學生曉以大義,勸他們不可欺壓弱小的人。至此風波平息。後來才知曉,這位副校長自己也有一位智障兒子,她深刻體會這種無助的痛苦心情。上帝的恩典無處不在哩!
怡凱熱愛電腦,要在學校設立一個新社團 (Electronic Gaming Club)。三兩下,規章,條文都準備齊全,只欠一位老師做此社團的輔導。沒想到數學老師馬上答應支援。妙的是,他的兒子也有妥瑞氏症,這是偶然嗎?不,是上帝的安排!怡凱做了這個社團的主席。這在一般人來說,當然並沒有甚麼了不起,但對我們飽受創痛的心來說,是上帝賜的機會,藉此縫補了怡凱過去所受的創傷,讓他能漸漸建立自信和自尊心,能抬起頭來做人。
高中最後3年,他開始活躍了起來,除校園團契外,他還參加義務勞動、德文社、辯論社、校刊、編輯……等。也為自己升大學鋪好了路,一點不用我們擔心。他學業成績非常優秀,除了代表參加校際比賽得獎外,也博得老師們給予的肯定,讚賞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資產。當上一任副總統高爾先生來南灣訪問,且蒞臨怡凱的學校參觀他們的電腦班時,怡凱被選做代表之一,為高爾先生講解網絡資訊。在電視上看到怡凱從容不迫的穩健,以及他不卑不亢的態度,我心中直呼讚美上帝!
學校對怡凱來說,已不再是可怕的地方。天父上帝幫助他站了起來!從他申請大學的自我簡介中,我們看到一個充滿信心、智慧、潛力的青年。過去我們從不敢夢想的事因天父的憐憫和恩典發生了。怡凱獲史丹福大學接納,離家不過20多分鐘車程。還申請到獎學金呢!
4年的住校生涯,他結識了許多的基督徒弟兄姊妹,視野不斷開拓。1999年他拿到電腦學士學位。同年暑假,參加中國特區短宣事工,8個星期回來後,他迫不及待地,滔滔不絕用標準的中文與我們分享,一聊就是1、2個鐘頭,而且是以一種關愛的眼神望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的靈修生活等,這對患有自閉症的他來說,過去是從沒有的現象!他也開始關心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及學校功課。上帝大大賜福他,2000年,他拿到了史丹福大學電腦碩士學位。如今他是一位愛主、愛人、對宣教事工肯付上禱告與負擔的傑出電腦工程師。「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得前書五章10) 這話何等真實,我們是何其有幸,蒙此厚恩,被領過流淚谷,到達了喜樂的泉源。我們也深信,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們,只要我們住在耶和華 神的殿中,直到永遠!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