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轉性

毛宁 涛声依旧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我們的力量

穌立、穌舒夫婦的見證

闖蕩追求
蘇立(夫):我們一生都在追求,我有那麼多比天還高的理想,雄心壯志。當時只知道奮鬥,究竟要幹什麼?不知道。有了一點點成績,就飄飄然,繼續往上爬。實際上仔細分析,是虛榮心在作怪。闖蕩日本、德國,最後來到美國。一生中遇到很多困難,憑自己掙扎終也熬過來;從來沒有想要找上帝幫助。不信耶穌的朋友提到上帝時,常是表示絕望的時候;「上帝」等同於「完蛋」。然而上帝一直尋找我。其實在日本和德國,已經有人上門傳福音,都被我婉言拒絕。現在想來真有罪咎感。在德國有一個年長的女士,在來我公寓的路上摔了一跤,手跌傷了,但還是來到我的公寓傳福音。可是我當時嘲笑似的問她:「上帝保佑妳,怎麼會讓妳跌跤呢?」我不記得當時她是怎麼回答的,但我謝絕了他們。她後來一直給我寄福音資料。

上帝尋找
在美國匹茲堡半年,常常經過一間中國教會,但是從不進去。半年後,我太太來到匹茲堡,沒有甚麼事情做,就到教會交交朋友,學學英語,參加主日學。她在我前面信主,同時也要拉我同去。我想我又不是沒有事情幹,去那兒幹什麼?但還是陪著她去了,算是培養感情。起初,覺得講道的人講的廷有道理,但不知信耶穌有甚麼用處。自從去了教會,開始有人到我們家來探訪,不說心裡也明白,他們是來傳福音的。然而,他們的熱情和對我們的關愛逐步在我們心中播下了福音的種子,但沒有發芽,需要催芽。有時候聽道,自己不明白還責怪人。有一次,教會的牧師在聖餐的儀式上說:「如果你還不是基督徒,就不要去拿餅和葡萄酒,因為對你沒有意義。」

我聽了很生氣,有沒有意義有什麼關係?眼睜睜看著不讓人家吃,這多不好,太殘忍。所以我每次都吃,但當時沒有人看見和意識到什麼。後來當我向一位弟兄抱怨這事,才得到圓滿的解釋── 按聖經記載,不信耶穌的人吃喝聖餐對他們不利,甚至等於吃喝自己的罪。原來是這樣,我原諒了我們的牧師 (哈哈……應該我請求耶穌原諒我才對)。吃了很多聖餐,聽了很多次道,我還是在救恩的門外排徊。2000年5月,教會每年舉辦一次退修會,開始是因為便宜,後來乾脆有一位姊妹請我們去,吃喝住玩全包,豈能不去。那裡的風景確實很美,如果有機會真想再去。在退修會上,我們接受了很多的信息,雖然非常感動,但不知道還猶豫甚麼。記得當時又享用聖餐,這次讓教會的黃長老看見了,他趕緊說「感謝主,這表明你決志信主了。」

我後來在五月廿七日那天,在黃長老的帶領下決志信主,很多弟兄姊妹向我表示祝賀,我的心裡感覺怪怪的。現在想來,真是非常感謝我們的主耶穌,祂一直在找尋我們,沒有拋棄我們,即使我們信心軟弱。那次在退修會上,我竟然自己花錢買了一本中英對照的聖經。之所以說「竟然」,是因為我家裡已經有大大小小的聖經好幾本了。

一個嶄新的世界
蘇舒(妻):

來美國前,我從父親那兒得知教會是個富有愛心、樂於善濟的機構;可我對上帝一無所知。初來美國,隨先生去他工作的地方,常經過一間華人教會。我在迎新年的那個禮拜好奇地來到教會,沒想到被黃長老精彩的佈道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開始相信這麼奇妙的物質世界背後有一位造物主──耶和華。簡明珍姊妹的見證(一位於一九九八年患乳腺癌晚期轉移到肝臟,卻因信靠主耶穌而能夠剛強並快樂生活的人) 更是打動我的心,使我感受到來自天父上帝的力量,是那樣的巨大。憑著對祂的信靠,使如此嚴重的疾病得到治療控制,出現了醫生都沒預想到的生命奇蹟。我被引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就在那一天,心有感動,不由自主地舉起了手,決志信靠主耶穌。但由於多年的無神論教育,再加上自己對上帝的話了解甚少,很少行道。有時還會產生懷疑。

慈愛的天父總是用各種奇妙的方式帶領,使我不斷聽到祂的話。弟兄到我們家分響聖經,為我們解惑。教會的姊妹們為我們介紹各種書籍、磁帶和錄像帶,幫助我們靈命成長,堅固了我的信心。A M Y姊妹更熱情邀請我們參加退修會。就是在那個退修會上,我的先生也決志信耶穌。

蘇立(夫):
信耶穌後,我的信心仍常搖擺不定,但總算在天父敦促下看一點點聖經,參加主日崇拜,常常出席細胞小組學習。就在這時,我被懷疑肺部有問題,全家緊張起來。我們雖堅信不會有問題,但這種「堅信」實在太小,其實是不敢去想,不願去想。整個過程中,我們倒是老老實實查經,研讀上帝的話,有意識地尋找讓自己安慰的話句,背誦一些經句。在參加細胞小組活動後,就開始禱告,可我們不會,於此趕緊從聖經裡尋找名言警句,以備禱告不至於枯燥乏力,不能讓人看出我們不會禱告,真是可笑。其實禱告就是帶著真誠的心來到天父面前,向祂祈求,聽從祂指點。我們的主不在乎你有美麗的辭藻,因為在我們禱告前,祂已經知道我們需要什麼。

平地雷響
蘇舒:
我們開始了一個基督化的家庭,常討論上帝所行的神蹟。先生每讀到有感動的經文,總興奮地與我和兒子分享。我們每一天都被上帝的話激勵,享受天父用愛構築的美好生活。然而就在我們滿心喜悅憧憬未來時,卻遇到了人生最大的災難。我先生因腹部疼痛檢查,發現了在肺部的球狀陰影,需做胸部掃瞄。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感覺自己頓時跌入了死蔭的幽谷,我開始懷疑、埋怨;天父,祢到底在哪裡?祢若有知,怎麼允許這麼富有愛心,這麼謙卑的人遇到這麼大的災難?

我的信心開始動搖,有好幾個星期都不想去教會,整天暗自掉淚,驚恐和擔憂籠罩著我的心。在等待檢查結果的日子,我真正體會到度日如年,每分每秒地數著時間,希望時間老人快快地跑。就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日子裡,感謝天父,讓教會的牧師、長老、弟兄姊妹不斷地為我先生懇切的禱告,我先生總是用上帝的話安慰我。我們無數遍地讀:「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十章13) 這段經文給了我們極大的盼望和平安,我感到只要信靠主耶穌,明天的事就不用擔憂,我們又開始充滿信心地規劃未來。
憑著信靠主耶穌,我們又平靜地渡過了一個月。這一個月裡的血液和掃瞄檢查並未有明確的不祥症狀。

蘇立:
九月十八日,我拿到病理報告,確診為肺癌,一個毀滅性的打擊。這對我的信心也是重大的打擊。這就是我們的上帝嗎?那一天,我草草收拾了一下工作台上的實驗用品,早早走上回家的路。路邊的花多美,路邊的草也是那麼生氣勃勃;但我彷彿走向死蔭的幽谷。我想到我的事業:有那麼多事情要做,現在不成啦。想到我的父母:他們一定以他們的兒女能夠在美國讀博士後為光榮!但現在……,好在我還有弟弟妹妹,照顧沒有太多的問題;我想到太太和兒子,想到他們母子在寒冬相依的悽涼景況。我傷心至極。還是決定那天暫時不告訴太太,讓她多一天的希望和快樂。

患難中的力量
蘇立:
晚上,太太看出了一點什麼,一再要求我告訴她,說要與我分擔一切。我強裝的笑臉與悲傷的內心掺雜在一起。我們抱頭痛哭起來。就在這時,太太卻表現出驚人地堅強。我從來沒有覺得她會如此的鎮靜,她用上帝的話安慰我,把以前我讀給她聽的聖經片段讀給我聽,讀詩篇,唱詩歌,我們的感情就在這危難之中得到了從未有的升華。我責備自己,什麼都想到了,就是沒想到我們全能的神!祂就在我們最絕望的那一刻來到我們中間。那毀滅性的悲傷真的只持續了片刻。接下來,我們從弟兄姊妹中看到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一起讀詩篇,一起查經,一起分享,一起讚美上帝,一起禱告。我們的意志不斷堅強,我們對上帝充滿了信心和盼望。

蘇舒:
九月十八日的活組織檢查結果下來,使我不得不相信惡運真的降臨到我們家。先生得知被診斷為肺癌後,首先想到的是再瞞我一天,讓我多享一天快樂,把診斷報告藏到箱子的最底層。我們結婚十一年來,只要他在家,我下班回家,他總會滿臉喜悅地迎上來,而這天他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當我問檢查結果時,他強裝笑意說聯繫不上醫生,不知道;但他那紅紅的、憂傷的眼神讓我越發懷疑。當我百般乞求,要他告訴我實情時,他再也掩飾不住自己的悲傷,但仍然不說。其實我已經完全明白所發生的一切,但我還是希望從他嘴裡說出這不是真的。那一刻我倆抱頭痛哭,任憑悲傷的淚水盡情的流淌,像經歷一場生死的離別;就在那瞬息萬變,上帝的話語出現在我耳邊:「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詩篇廿三篇4) 這段話我讀過無數遍,但從來沒有像那天那樣震動我的心弦,我覺得軟弱的我已經死去,天父賜給我一個堅強的新生。我馬上平靜下來,說:「我們不要憂傷,也不能膽怯,天父一定會看顧我們。我們來唸詩篇,讀聖經,我們來讚美神,祈求上帝,只要生活在祂裡面,我們所願意的祈求,祂一定會成就。」憑著對上帝的依靠,我們真的很快平靜下來,他開始講他的病情,就像在講別人的病一樣。我也像在聽一個故事,心裡寧靜安祥。為了讓家人少一點憂傷,我們沒有馬上告訴父母,但就在同一天,天父讓我媽媽作夢夢見我的先生有危險。第二天,媽媽來電話,說被惡夢驚醒,一定要聽我先生的聲音。這事是何等的奇妙。

蘇立:
程牧師和黃長老在中秋節晚上帶領弟兄姊妹們專誠為我抹油,禱告。我們感到被聖靈的愛充滿的喜樂,甚至比沒有生病前更加喜樂。在信主的過程中我們充滿了主的愛,使我想起詩篇一百四十五篇17節說:「耶和華在祂一切所行的,無不公義,在一切祂所做的,都有慈愛。」

蘇舒:
上帝是可靠的,在以後的日子,祂通過許多奇妙的方法給我們帶來最需要的藥物和治療的信息。我們感到上帝的安排和引領。如果我們還未認識天父,真不敢想像我們會怎樣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不敢想像如何渡過這些痛苦的黑夜。認識主耶穌,信靠主耶穌,是我們不幸中的萬幸。我堅信上帝有祂的美意和安排。只要信靠祂,我們就必有盼望。

受洗歸入耶穌
蘇舒:
2OOO年1O月14日,我們夫妻一同在眾人跟前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我在無所不能的父神面前,為過去所犯的罪懺悔;越讀上帝的話,我越覺得自己罪過深重。上帝的話像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自己真實的一面。我們夫妻恩愛,先生對我寵愛有加,但我對丈夫的順服遠遠不夠,總認為自己的判斷和決定是最好的,愛使性子。在家從小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所以與父母在一起時更是任性,常頂嘴,對孩子的教育也缺乏耐心,過份迫切。親愛的天父,在此我也請求祢赦免我的罪過,在祢面前我要對爸媽、先生、孩子說聲對不起,我一定會行出主的模樣,也求天父不斷引領,讓我榮耀祢的名。

蘇立:
洗禮那天,很多弟兄姊妹給了我們許多的鼓勵。一對弟兄姊妹送我一幅字畫,回到家後打開一看,上面非常震驚地寫著:「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篇一二一篇1-2) 洗禮中,我們一同隨主埋葬,又在主裡獲得新生。主啊,我們感謝祢!祢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安慰,祢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力量,祢是我們的依靠,我們願終身事奉祢。我們願意將祢通過弟兄姊妹帶來的愛繼續傳播給更多的人。我們願意在祢的同工下,拯救仍然失喪的靈魂。求主保守我們的身體,保守我們的信心,保守我們的弟兄姊妹,保守我們的教會。阿們!

(編者按: 蘇立夫婦現在常隨牧師探訪癌症病人,向他們傳福音,為他們祈禱,分享上帝賜他們喜樂平安。)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父親給我的啟迪

郭炳江弟兄的見證

家父郭得勝是新鴻基集團三位創始之一,生長於貧苦家庭,父母早逝,自小由爺爺
撫養。十來歲便到安南 (即今越南) 謀生,生活艱苦。後來回到廣州和上海工作。戰時南下澳門,與數名友好合股開洋貨店。到了五十年代初期,有鑑於澳門市場太小,便遷往香港發展。

家父的好榜樣
我們數兄弟姊妹都生於澳門。在五十年代末算是小康之家。父親為人勤奮,重視誠信,在洋雜行業中享有盛譽,因此生意越做越好,奠定了事業的基礎。父親很重視家庭,他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良好榜樣。不論工作多忙,他每天總盡量抽空回家吃晚飯,很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間 ; 即或偶然不得已外出,也是因為公事,從來不作無謂的應酬,也從來不因為事業發展而疏忽家庭。母親更整天待在家裡照料兒女和家庭的起居飲食,督促我們做功課,無微不至。我們從小就深深體會到父母的愛。

後來父親事業有成,仍不疏於管教兒女。他很有原則,為了培養我們對人生、對金錢,都有正確的觀念。他不讓我們胡亂花錢。記得從小學到中學,父親每天都只供應日常所需。環境雖好,每天我們上下課仍得自行乘公共汽車----沒有司機接送。升上高中後 (一九六六至六八年),父親每星期給我們每人港幣六元 ; 星期三和星期六兩天上課半天,其餘四天與同學們共進午餐。那時午餐每頓約港幣一元至二毫,剩下一元是車資。所以一分一毫都不能亂花,必須小心運用。我們打完球想買一瓶汽水,就得動用儲蓄。看電影更不容易,必要時還須動用新年紅包 ; 可幸日常所費無幾。我們從其中學到很多功課,例如知道父母賺錢不易,並且每一分錢都有其價值 ; 一兩毫錢也可以買魚蛋吃,令人滿足。我們常將剩下的零錢一分一毫地儲蓄起來,到考完畢後才高高興興地享用。

父親為人公正,待兒女也從不偏心。假如我們做錯事、成績差、懶惰或撒謊,他無論怎麼忙碌,也要抽空責罰管教、、責罰後,就耐心解釋為什麼我們必須受責,以及為什麼必須悔改等。他盡心竭力做好父親的責任,從來沒有因為心情不佳而打罵我們。每次受責罰後──雖然當時難免惶恐,我們都心服口服,從不因此而懷恨他,反之更尊敬他,覺得他說得很有理。聖經箴言三章11-12節這樣說:「耶和華所愛的,祂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我從父親的管教,深深體會到他對我們的愛。

我們長大後,相繼出國深造,偶而也犯錯,那時父親就從正面開導鼓勵,讓我們知道哪裡做錯了。除此之外,他放手讓我們發展潛能,給我們很大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與事業。聖經歌羅西書三章18-21節這樣說:「妳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裡面是是相宜的。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他們。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父親一直是我們的典範;他愛妻子,也從來不惹我們的氣。

雖然父親在世時沒有機會聽福音,但他教我們做人的原則與聖經大致吻合:要「愛人如己」,要「公義」。後來我認識了天父,從對家父的回憶,可稍為領略天父怎能既慈愛又公義。我感謝天父賜給我一位好父親,他對我人生有很大啟發。家父言行一致,從來不講一套做一套。他教我們為人誠信,要有公義,就像聖經箴言書上說的,誠信勝於權力、金銀,而智慧和學識比能力、權勢更重要。我常覺得聖經的教導,例如箴言所記,就像父親對兒子說話,指引他走正路。

認識慈愛天父
一九九O年的一個晚上,年老的父親因心臟衰竭在醫院昏迷不治。真沒想到他那麼快便離開我們。這對我們全家打擊甚大。我們三兄弟痛定思痛,決定化悲悽為力量,秉承父親的遺願,同心擴展他的事業。到了一九九四年底,那時我的事業正步上高峰,金錢、名譽和地位都不缺,家庭也美滿幸福;世人所重視的一切全都有了,就在這時,忽然感到莫名其妙的空虛。想到人生變化莫測,歲月並不饒人,一個人不論成就多大,早晚仍不免一死,那時一切成空。人活著到底為了甚麼?我站在高峰,卻不知道做人的目的;多麼可悲,也多麼矛盾!當時的感覺是既自信,又自卑。以前從沒有過這種感覺。內心極度惶恐傷痛。很體會聖經中所羅門王所寫的空虛感:「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生走到盡頭,不免「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存輪在井口破爛,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傳道書一章2;十二章1-8) 難道這就是人生的終局嗎?我心中像有一個很大很大的黑洞,沒有任何東西能填補。起初還以為是工作過勞,於是嘗試運動,娛樂,但都沒效,恐懼感一天一天增加。

直到太太給我一本小冊子,打開一看,讀到約翰福音其中一章叫我們不要擔心,只要信耶穌,這才心境平靜下來,感到很舒服。隨後便和太太一起去教堂。聽到教堂的音樂,牧師講道,心裡感到一種莫名的喜樂、寧靜。我參加了啟發傳道課程,終於有一天遇到了上帝,,在祂慈愛的光輝下,我看到人生的盼望,重擔卸下,心中得著平安。我信了耶穌,接受祂做我個人的救主。
信耶穌後,看聖經有很大感受。我常感謝天父上帝藉聖經教我怎樣做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和好兒子。我們只要照祂的話去行,內心自然就有平安,也得著祂所賜的福樂。

上帝與人關係好像父子,約翰壹書四章10節說:「上帝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天父對我們的愛沒有條件,永不止息,勝過父親對我們的愛和我對子女的愛。所羅門王起初敬畏上帝,照上帝的吩咐行事為人,蒙上帝賜福;可惜後來離開上帝,偏行已路,智慧、學識、財富、田產、多子、長壽……
甚麼都追求,獨不追求上帝;終於感覺一切都是虛空──世上一切都沒有價值。連屬世的生命也沒有價值。後來他重回上帝的懷抱,明白「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章10) 那時他才找到人生真義,就像新約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所說的浪子。舊約箴言是天父教導子民當怎樣行事為人,新約路加福音「浪子回頭」講父親對浪子的歡迎和饒恕,天父的愛何等偉大。

學習做父親
我和父親的感情很深厚。我們彼此尊重對方的人格、想法、做法、選擇和自由……
不事事要求對方跟自己一樣。我們之間有親情,也有友情。我很看重與父親的關係,所以也希望與子女在外面唸書,回家時,我們就盡量減少應酬,安排時間多與他們相聚,也期望他們與我們配合,共同珍惜彼此的親情。

我相信做父母的若跟隨耶穌,常常倚靠上帝,上帝必賜給我們智慧,教我們怎麼做。若做得不好,或有所不足,聖靈會責備我們,心中會感不安,知道自己做錯,下次當怎樣做得好一點。若父母心中感到平安,我想也不會錯到哪裡去。當然,父母常與天父溝通,保持良好關係。與上帝有好的關係,上帝就會領我走正路。

做父親的若只知供應兒女金錢和物質享受,不用心管教和栽培兒女,家庭就很容易出問題。現代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小朋友零用錢多了,物質享受也很豐富,可是這可能是問題的開始。因為一切得來太易,孩子就不懂珍惜。聖經常勉勵我們,金錢多少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你懂得如何使用。真感謝父親從小給了我們正確的價值觀!

做父親要恩威並施,有時慈愛,有時嚴肅,有時風趣。我與太太管教兒女,經常要「走位」,有時一個責備,另一個安慰;有時兩個都嚴厲,讓孩子知道其嚴重性。原則問題要抓緊,無傷大雅的則可輕鬆處理。無論如何,肯花時間與兒女溝通是最重要的。決不能只給他們金錢,送他們上學,等到自己有時間才跟他們應酬兩句,以為這是盡了責任。有些孩子特別需要親情伴著他們成長。

信耶穌至今多年,我希望自己更愛上帝、更敬重上帝的話,所以無論怎麼忙,每天都盡量抽空安靜看聖經和禱告,例如晚上靈修,早上、午膳或看新聞時祈禱;有空時也盡可能翻看聖經,思想上帝的話和祈禱;甚至每做一件事或做一這決定之前,都盡量先與天父溝通,等候祂的指引或啟示,因為智慧是從祂而來的。(參箴言二章6)
(郭炳江弟兄是香港新鴻基地產副主席。)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耐心等待丈夫終信主

王陳華芳姊妹的見證

邀去教會 即時拒絕
跟贊勝拍拖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基督徒,但他卻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當時我亦沒有強迫他陪我返教會,他通常只會在散會後前來接我。及至後來我們結婚,也因他還沒有受洗,而放棄在教堂行婚禮。對於一個至愛的親人,不能在信仰上與自己同心同道,心中總是無法釋然。我知道,除了為他祈禱,求神賜下拯救之外,我甚麼都不能作。
結婚初期,我曾邀他一起去教會,可是他的反應很直接──拒絕。有一次,當丈夫的公司搬寫字樓之際,竟然遺失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字夾,大家遍尋不獲,焦急萬分;而我則答應回家為他這件事祈禱,求神讓他找回失物。過了兩天我們再返回原處,果然那個文件夾就在抽屜裡。於是我告訴他是神聽了我的祈禱,他只是一笑置之,認為巧合而已。

表現抗拒 會中睡覺
大約三年後,我們一家移民來到多倫多,那時候,我也常常要求他與我一同到教會參加崇拜;可是他人到心卻不到,我見他幾乎每次都在會中打瞌睡。我仍然一面為他祈禱,一面找機會向他傳福音;起初他表現得很抗拒,並且叫我不用再講,待他要信的時候,自然會接受。自此以後,有一段時間我真的不在他面前提信耶穌的事;但仍然默默的繼續為他祈禱。
之後,間中我又會把一些生活或工作中的見證告訴他,那時他只是默默的聽,沒有回應甚麼,這樣的光景維持了差不多十年。老實說,有一段時間,連自己也覺得,為他信主祈求的禱告,漸漸流於「例行公事」,日日隨口說一遍罷了。

毫無反應 灰心失望
那時候,由於有一個不信的丈夫,致令我每次去教會,總是獨來獨往;為此,我甚至逃避不肯參加主日學和團契,免得在成雙成對的夫婦信徒當中,更顯得形單影隻。說實在的,在為丈夫靈魂祈求的事上,我也有灰心失望的時刻,好多次想過要放棄。原因是見祈禱多時,他仍然毫無反應 ,一面焦急,一面又難過,但是很奇妙,每當我有這個念頭閃過的時候,神總是藉著不同人的見證提醒我,怎麼也不可以放棄。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位信徒提到,單為她丈夫老是不肯把襪子反轉過來,才丟進洗衣機的習慣,足足祈禱了九年始見改變;聽罷我深深被感動。人家為這小事祈禱也花上那麼時間,而我為丈夫的得救問題祈禱,根本就是在打一場屬靈仗,又豈可以不花上更多的時間呢!就這樣,我又重新拾回信心,繼續祈禱。

祈禱比前 更加勤力
此外,母親離世前信了耶穌這件事,也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示;當時我立刻想到自己最親愛的丈夫,要是一直不願接受福音,死後豈非要在地獄受苦?於是,我向他傳福音的態度就變得更積極和堅持,同時祈禱也比前更勤力。這幾年間,每當丈夫回來加拿大,我邀請他陪我去聚會,他已經沒有拒絕;在會中也不再睡覺,而且還會跟著會眾唱詩歌。間中我們還可以討論一下講道的內容,偶而在家也見他翻閱一些宗教書籍和報紙。

神動善工 受浸歸主
感謝神,在香港又為我丈夫預備了一位信耶穌的好朋友,常常拉他一起去教會,就這樣,神就在他心中動了善工,終於他在一次佈道會中決志,願意接受耶穌作他的救主。當他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的時候,我只有俯伏下來,流著喜樂的淚水,向神獻上感謝和讚美說:「祢終於答應我的祈禱,叫我的丈夫從今以後,可以與我同負一軛,同走天路。」在剛過去的聖誕節,他已經接受浸禮,正式成為基督徒。這是我祈禱了十九年才結出來的福音果子;而最叫我開心的是,這個果子正是我至愛的丈夫。感謝神賜下這寶貴的應許:「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願意我們每一個都能經歷這句話的實在。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太太為我禱告19年

王贊勝

滿天皆神來者不拒
在宗教信仰方面,我自小便在一個並不複雜的家庭中長大。父母親只作很有限度及傳統的拜祭,如向天宮和地主叩禮;而他們也沒有限制我們的信仰,所以我自小就讀天主教小學。從小到大並沒有獨一信仰的我,反而認為滿天皆神,也不介意誰是獨一真神。跟很多人一樣,我認為一心向善,不作壞事,便會得到諸神的保佑。因此,我信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總之來者不拒,反正我所持有的態度是,什麼宗教都尊重,也不抗拒,但卻不投入。

去教會為接送女友
踏入社會工作後數年,認識了我現在的太太。她是一位基督徒,然而,我卻沒有因為去追求她,便順意跟她信耶穌;我倆之間亦沒有因信仰不同而各走極端。這大概是受我長大的生活環境影響,一向尊重信仰自由,所以我亦要求別人尊重我的自由。為此,太太並沒有勉強我,只要求在她散會後去接她見面。當然有時她也會要求我陪她往教會,在推無可推的情形下,我偶然也去教會,可惜很多時都只是在睡覺;偶爾遇到牧師或嘉賓傳講的題材精彩吸引的話,我才會聆聽。

會後握手感到尷尬
每次去教會,叫我感到最不自在、最不舒服的時刻便是在散會前,牧師總會要求會友互相握手,彼此問安。牧師又經常向台下提問,哪一位是新來的朋友,在座的我總是逃避,不肯表態,感覺有如被人知道後會有麻煩似的。我知道基督教的信徒都很熱忱,很想把他們所信的耶穌基督介紹給我;可是,他們那種「迫切」的態度,使我產生一種「他們不會讓我離開」的恐懼。因此,每次陪太太去教會之前,都會與她約法三章──不得出賣我,由始至終她都沒有。

生意失敗求佛轉運
我們在八六年結婚,因著當時我還不是基督徒的緣故,太太放棄了在教會舉行婚禮。三年後我們有了一個兒子,他對我選擇成為基督徒的影響很深。在九O年中我們移民加拿大,但因工作關係,我經常要往返香港。每當在加拿大的日子,我總會如常開車送太太到教會聚會,但就不一定陪她進去。九三年,我的生意遇到麻煩,身心都受到很大的打擊;為了不想太太知道後不開心及掛慮,所以沒有把實情告訴她。相反地,我不知怎樣地竟然去求四面佛幫忙;奇怪的是,我的生意果然有好轉,甚至出乎意料的好。及後,每年我都去還神許願,直至二OOO年為止。

兒子表現令我羞愧
就在二OOO年,我返回加拿大探望家人的那段日子;有一個星期日,突然聽到兒子問說:「爸爸,你可否留在教會裡,最後一個才離開會堂。」我不知他要作甚麼,只隨便應了一句:「好吧」。當日崇拜完結後,看到很多人離開,卻不見兒子前來。眼看所有人都快離開了,我只好站起來四處尋找他;那時我才發現,他與一些同學,正站在會堂近門口處,向所有離開會堂的成年會友握手問安。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實在太錯愕了!心裡突然覺得很慚愧,就在此時,他喜孜孜地向我走來,並與我握手問好:一時間,我實在不知所措,呆立著,想了良久也不明白為何這個才十一歲的孩子會這樣做呢?反觀當時的我,已經四十二歲了,幹麼我只是點頭敷衍,而不敢向我不認識的會友問好?眼見兒子那種熱情友善的表現,心想,我實在需要向他學習。自此以後,每個崇拜日我都樂意陪他們去教會,也開始專心聽道及思考。太太更在房間裡,擺放了很多基督教的書籍及報章,閒時我也會花上一點時間去翻閱,之後,亦有跟太太及兒子討論。

禱告十九年我轉變
二OO一年回香港時,好友張漢智便帶我回懷恩浸信會參加聚會;及後在一次佈道會上,我決志成為基督徒。當晚,打電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太太時,她只說了一句:「這實在是太好了,不枉我為你禱告了十九年!」

決志後,有一位基督徒朋友帶領我,參加了「談天說地」及「門徒訓練課程」,讓我更加深對主的認識。信主後,我知道自己在改變中,尤其是學會了原諒及忍耐別人。在生意上也用真誠的態度,不像以往的虛偽。每當犯了錯,我都會在當晚的禱告中求主寬恕。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經常向朋友說出信主的見證,並講解信主的意義。感謝神給我的恩典,終於我也成為祂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