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轉性

毛宁 涛声依旧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太太為我禱告19年

王贊勝

滿天皆神來者不拒
在宗教信仰方面,我自小便在一個並不複雜的家庭中長大。父母親只作很有限度及傳統的拜祭,如向天宮和地主叩禮;而他們也沒有限制我們的信仰,所以我自小就讀天主教小學。從小到大並沒有獨一信仰的我,反而認為滿天皆神,也不介意誰是獨一真神。跟很多人一樣,我認為一心向善,不作壞事,便會得到諸神的保佑。因此,我信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總之來者不拒,反正我所持有的態度是,什麼宗教都尊重,也不抗拒,但卻不投入。

去教會為接送女友
踏入社會工作後數年,認識了我現在的太太。她是一位基督徒,然而,我卻沒有因為去追求她,便順意跟她信耶穌;我倆之間亦沒有因信仰不同而各走極端。這大概是受我長大的生活環境影響,一向尊重信仰自由,所以我亦要求別人尊重我的自由。為此,太太並沒有勉強我,只要求在她散會後去接她見面。當然有時她也會要求我陪她往教會,在推無可推的情形下,我偶然也去教會,可惜很多時都只是在睡覺;偶爾遇到牧師或嘉賓傳講的題材精彩吸引的話,我才會聆聽。

會後握手感到尷尬
每次去教會,叫我感到最不自在、最不舒服的時刻便是在散會前,牧師總會要求會友互相握手,彼此問安。牧師又經常向台下提問,哪一位是新來的朋友,在座的我總是逃避,不肯表態,感覺有如被人知道後會有麻煩似的。我知道基督教的信徒都很熱忱,很想把他們所信的耶穌基督介紹給我;可是,他們那種「迫切」的態度,使我產生一種「他們不會讓我離開」的恐懼。因此,每次陪太太去教會之前,都會與她約法三章──不得出賣我,由始至終她都沒有。

生意失敗求佛轉運
我們在八六年結婚,因著當時我還不是基督徒的緣故,太太放棄了在教會舉行婚禮。三年後我們有了一個兒子,他對我選擇成為基督徒的影響很深。在九O年中我們移民加拿大,但因工作關係,我經常要往返香港。每當在加拿大的日子,我總會如常開車送太太到教會聚會,但就不一定陪她進去。九三年,我的生意遇到麻煩,身心都受到很大的打擊;為了不想太太知道後不開心及掛慮,所以沒有把實情告訴她。相反地,我不知怎樣地竟然去求四面佛幫忙;奇怪的是,我的生意果然有好轉,甚至出乎意料的好。及後,每年我都去還神許願,直至二OOO年為止。

兒子表現令我羞愧
就在二OOO年,我返回加拿大探望家人的那段日子;有一個星期日,突然聽到兒子問說:「爸爸,你可否留在教會裡,最後一個才離開會堂。」我不知他要作甚麼,只隨便應了一句:「好吧」。當日崇拜完結後,看到很多人離開,卻不見兒子前來。眼看所有人都快離開了,我只好站起來四處尋找他;那時我才發現,他與一些同學,正站在會堂近門口處,向所有離開會堂的成年會友握手問安。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實在太錯愕了!心裡突然覺得很慚愧,就在此時,他喜孜孜地向我走來,並與我握手問好:一時間,我實在不知所措,呆立著,想了良久也不明白為何這個才十一歲的孩子會這樣做呢?反觀當時的我,已經四十二歲了,幹麼我只是點頭敷衍,而不敢向我不認識的會友問好?眼見兒子那種熱情友善的表現,心想,我實在需要向他學習。自此以後,每個崇拜日我都樂意陪他們去教會,也開始專心聽道及思考。太太更在房間裡,擺放了很多基督教的書籍及報章,閒時我也會花上一點時間去翻閱,之後,亦有跟太太及兒子討論。

禱告十九年我轉變
二OO一年回香港時,好友張漢智便帶我回懷恩浸信會參加聚會;及後在一次佈道會上,我決志成為基督徒。當晚,打電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太太時,她只說了一句:「這實在是太好了,不枉我為你禱告了十九年!」

決志後,有一位基督徒朋友帶領我,參加了「談天說地」及「門徒訓練課程」,讓我更加深對主的認識。信主後,我知道自己在改變中,尤其是學會了原諒及忍耐別人。在生意上也用真誠的態度,不像以往的虛偽。每當犯了錯,我都會在當晚的禱告中求主寬恕。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經常向朋友說出信主的見證,並講解信主的意義。感謝神給我的恩典,終於我也成為祂的兒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