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校正思想,撥開愁雲
莫世稕姊妹見證
治療憂鬱症有多種方法,我喜歡從思想入手,因為校正偏差的思想後,病情始能好轉。所以聖經上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 人的思想影響他的言行,若思想偏差,言行自然偏差。
十二種誤差思想
以研究憂鬱症著明的心理學家被隔 (A. T. Beck) 把憂鬱症病人的思想誤差,歸納為十二種:
(1). 黑白兩極化 (All or nothing thinking) :沒有中間路線。要所重視的人覺得自己完美,否則沒自信心。(2). 小題大作 (Catastrophizing) :常覺得大禍臨頭,看不見出路。(3). 否定正面積極的事 (Disqualifying / discounting the positive) :肯定壞的和消極的事。(4). 感情用事 (Emotional reasoning) :對人對事投入感情之後,盡管知道不對,也走不出來。(5). 以別人的評語來肯定自己 (Labeling) :不能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納。(6). 鑽牛角尖 (Magnification / minimization) :將負面的事放大;將正面的事縮小。(7). 以偏概全,單看不好的一面就匆忙下結論 (Mental filter;selective abstraction) :完全不考慮其他因素 。(8). 自以為了解別人 (Mind reading) :其實所猜測的與事實相去天壤之別。(9). 過度概括 (Overgeneralization) :例如有過駕駛的意外,而不敢駕駛。(10). 對號入座 (Personalization) :不管別人說甚麼做甚麼,都覺得別人在針對他。(11). 給自己很多壓力 (Should and must statements) :達不到目的就跟自己過不去。(12). 視野狹窄 (Tunnel vision) :只看負面,如癮君子集中精力戒毒,就不需要憂鬱自責。
憂鬱症患者就是這樣思想偏差,想不通;所以幫助她們要先解開心結,讓他們看到希望,重建信心,有力面對困難。其實,患病固然不幸,心理頹廢更是不幸。絕望者病癒率偏低;開朗者病癒率較高,因他有鬥志。聖經教導:「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十七章22)
幫助憂鬱症患者的實例
1. 糾正錯誤思想:憂鬱症病人一般較為悲觀,總往壞處想。我曾輔導過幾位懷疑丈夫有外遇的太太,其中一位因丈夫手機上有跟某女人多次通話的記錄,就猜疑他有外遇。後來我請她丈夫同來接受輔導,原來根本沒有這事,那女人只是要一同趕工的女同事;但因為丈夫工作繁忙,冷落了太太,她就瞎猜。
另一位太太抓到外遇證據,丈夫也承認;但為了孩子不打算離婚,卻整天吵架弄到雞犬不寧。我問她愛不愛兒女,她答愛。問她與丈夫吵架,心情不好,無法照顧孩子和做家務,對兒女是好是壞?她說壞到極點。再問既愛兒女,為何讓他們活在恐懼中?她說因丈夫不好。我說,不管誰對誰錯,受害最深的是小孩。既然這樣,父母中總有一人要先改變,才能保護小孩。既然她來找我,當然應當從她開始改變。她猶豫了一下,問我怎麼改。我說要從思想開始,不要老想自己是受害者,要反省自己有否說了或做了不當做的事,或沒說沒做當做的事,以致丈夫要在另一個女人身上找安慰。一般來說,只要妻子能欣賞稱讚並體貼丈夫,他就不會往外跑。還有閨房之樂也不可少,絕對不要以此為武器威脅丈夫。這位太太承認她很久沒讓丈夫親近她,藉口很多:太累,不舒服,心情不好,沒有時間等。老實說男人也有自尊心,一再拒絕便會放棄,然後可能會用工作、娛樂麻醉自己,或者感到頹喪憂鬱,自暴自棄;又或者往外發展。怪不得聖經哥林多前書七章3-5節說:「丈夫當用合宜之分待妻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旦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這是很嚴重的事,不能掉以輕心。
這位太太願意改過,但怕做不到。我問她信不信耶穌,因主耶穌能幫助她。她說去過教會,後來停了,因心情不好。我說心情越差越需要耶穌。主耶穌基督降世是要拯救我們,叫投靠祂的人得安息。「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妳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妳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妳們心裡就必想安息。因為我的惡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章28-30) 她聽後很受感動,答應回教會。以後幾個月她的情緒雖仍有波動,但絕望無助的心漸漸消退,並學會了禱告,把憂慮卸給上帝,不再跟丈夫吵架了。
另一位太太,我愛莫能助,因她相信自己沒錯,都是丈夫錯,她是受害者。她不願給丈夫機會回頭,卻自己憂鬱,藉此得到親友的同情。我對她說:「人誰無過?主耶穌要我們饒恕人,像天父饒恕我們一樣。」是的,懷恨、不原諒人容易患憂鬱症,因心中有太多重擔。只是吃虧的是自己,值得嗎?可惜這太太不是基督徒,聽不進我的話。可見心中有成見的人無法接受輔導;因他們不願改變自己,以為輔導員是法官,判定誰對誰錯。其實輔導員是要幫助被輔導者改變心態,使他有新的方式面對現實,然後慢慢改變現實,而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容易。
對想不通的人,用問題方式較有效,因可引導他們跳出困境,從局外人的角度、用客觀的眼光看事情,就容易找到解決的方法。
2. 憂鬱的人很低沉,他們每天需要一點活動,如到公園散步到教會聽詩歌和講道,去市場買菜等,目的是走出憂鬱的黑洞。我曾輔導過一個因失戀而患憂鬱症的人,她甚麼都不想做,整天躲在房裡。因她是基督徒,我就給她一個簡單的功課,每天精神較好時,抄一節能給人安慰和盼望的聖經經節,把經文唸五遍,並依照經文禱告。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勉強,無須焦慮。她很信任我,照著實行。上帝是信實的,她漸漸好起來。
3. 用上帝的話克服憂慮。我另一個病人是寡婦,有三個兒子,好不容易儲蓄了點錢,請了一個墨西哥承包商加建房間,準備分租以彌補家用。可是那承包商拿了錢開了工,卻一直耽擱,幾近一年,常不見人影。她心裡焦急,每天看到家裡亂七八糟的,英文又不好,無處申訴,很是無助,漸漸就患上憂鬱症,不想做家務,不願意起床,要三個兒子服侍她。有人介紹她來找我,我很同情她的遭遇。她是基督徒,但很久沒去教會,也沒禱告。我對她說:「我很同情妳,但幫不上忙。妳既是基督徒,我願意與妳一同禱告,求主幫助那些人趕快完工。」她同意和我禱告。之後,我跟她分享馬太福音六章25-34節,主耶穌說:「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當就夠了。」
我請她回去仔細想這些經文,以後她來我都細心聆聽她的話,我們一同讀聖經,一起禱告。每次她都得安慰,因有人分擔她的重擔,她心裡漸好轉。終於有一天她來時面帶笑容,我以為她家的問題解決了;原來是她學會了把重擔交給上帝。是的,「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十六章9) 這女士信靠上帝以後,心裡輕省,能吃能睡,我為她高興感恩。就是這麼奇妙,環境沒有改變,她的心情改變了。不久那些人把工作作完,這位女士現在不單重回上帝的懷抱,還領人信耶穌,使人蒙福呢!
4. 幫助病者站起來,而不是讓他倚靠你。有些人很有愛心,凡事願意為病人代勞;可是這種做法只會增加病人的倚賴性,減低他復原的機會和速度。我曾輔導過一位單身女士,十多年前隻身由香港來美國邊打工邊唸書,後來遇到很大打擊,陷入憂鬱的黑洞,爬不出來。她想家,家人也想她,我問她為何不回香港,她說沒臉見家人,因來美國那麼多年,學位沒拿到,錢也沒賺多少。這是錯誤的想法;但她要自己做決定,我不能代勞。所以我聆聽,開解,與她探討出路。我們一起看聖經,禱告,求上帝指引她的路。我輔導了她半年,終於她想通了,告訴我決定回香港與年老的父母同住。她買了機票,在母親節前一天到香港,住在弟弟家。母親節那天,突然出現在父母面前,讓父母大吃一驚,當然兩老得了很大安慰。半年後她父親病逝,她雖傷心,但也有安慰,因已盡力服侍了父親半年,也領了父親信耶穌,以後天家還可以相聚。這次的決定幫助她重建了自信,她的憂鬱病也慢慢好轉,找到工作,也找到屬靈的家。我為她高興,感謝上帝。
5. 據我的經驗,幫助憂鬱病人一定要有愛心與耐心。當病人感受到我的關心,信任我,他們的病便會慢慢地好起來。禱告更重要。如果病人學會禱告信靠主耶穌,便復原更快,而且不那麼容易跌回低谷。我曾輔導一個被認為沒有希望的婦人,她剛來時哭個不停,我為她默默禱告。幾次下來,我終於聽懂她的故事,便和她分享我得憂鬱症的經歷,以及上帝怎麼醫治了我。每次我都帶她禱告,她得到很大的安慰與鼓勵,眼淚漸漸少了,三個月後,開始笑了。她的精神科醫生很驚訝,問她:「輔導員對妳說了些甚麼?」她卻講不出來,只簡單地對醫生說:「我的心理醫生說我有希望。」其實,這句話是白講。請問有哪一位心理醫師會告訴病人她沒有希望了呢?當她回來向我報告這事時,我從心底歡呼,因知道上帝醫治了她。記得有一次談話結束,下一個病人已來到。我禮貌地對她說再見,沒想到她卻坐在那裡不動。我奇怪地問她有甚麼事,她答:「妳還沒有為我禱告。」聽了她的話,我很感動,知道她信靠上帝,她的病會更快痊癒。果然,她的精神科醫生沒將她送進精神病院,反把她每週一次的預約改為每兩週一次。真的,我常對人說:「如果我不是基督徒,我便不做輔導。因為我的能力有限,幫不了多少忙;但是,上帝在我旁邊,我便勇氣十足。」正如聖經所說:「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對我而言,輔導不是我的職業,是上帝委派我做的事。我怎能不倚靠上帝而用心去做呢?聖經腓利比書四章13節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真的,我願意把一切的榮耀歸給上帝。
讓我們一起來禱告:愛我們的天父,奉耶穌的名我們向祢禱告。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甚至我們自己,都會感到憂鬱。求主幫助我們知道如何幫助別人,也提醒我們把重擔卸在祢腳下。因為祢應許我們,只要我們肯謙卑到祢面前,讓祢背我們的重擔,祢會給我們安息。阿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