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轉性

毛宁 涛声依旧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懶人也有遺憾

雯滴姊妹 頗有一段時間,我不明白主耶穌為甚麼要講以下令人覺得不公平的比喻。 地一個浪子要求父親分家,錢到了手,便立刻遠走高飛,等花光錢才懊悔回家。父親卻為此事大晏鄰里,氣煞守在父親身旁辛勤工作的大兒子。(參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 第二個故事講一個雇主,清早雇用了一幫工人;快下班前,再雇用一幫。黃昏發薪,給相同工錢。(參馬太福音廿章1-16) 當然我明白這是恩典。主耶穌說的是天國的比喻。天國裡有恩典,天父施恩給不配的人。 當然我也知道這是憐憫,我們都是罪人,都需要憐憫,也須學習憐憫人。 可是我仍有揮之不去的不公平感。為甚麼上帝總是額外施恩給不長進的人?莫非鼓勵我們都做浪子、都做懶人、單仰望祂的憐憫?阻礙我們明白真理的,是狹隘的自私心理。我們常著眼於得,總希望自己蒙福──最好不勞而獲。極少人熱衷叫人蒙福。所以見人蒙福,便想到是否公平。 我們看為人付出是自己吃虧;沒想到做人要是能有貢獻、讓人蒙福,是多大的福分──比光自己蒙福,福氣更大!試想,假如讓你一生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懷才不遇、一事無成、對人對社會沒半點貢獻、沒有人因你得福,只有你,像條蛀米大蟲,白白消耗世上的資源;或像一個被遺忘的鐵鍋,放在角落裡生銹腐蝕,就此完結一生;很多人覺得,這樣的人生挺痛苦。 貢獻是一種快樂。能善用此生,叫人蒙福是莫大福分!多少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有貢獻。多少人做義工覺得快樂、有意義。多少人樂意付出、踴躍捐獻助人。能替人解困,看到別人因自己蒙福;是多麼快樂的事。這種快樂,非自私狹窄的人能理解。所以,不要眼紅別人蒙福;也不要因自己蒙福而太興奮。因為一個只有領受而沒有付出不能叫人蒙福的生命、其實是生命上的一種缺陷和人生的遺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