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志明牧師//
編者按:中國人常說,基督教是洋教。基督徒說,不然,上帝從一本造出萬族,祂是全人類及宇宙萬物唯一的創造者。中國人隨即反問,那麼上帝為何只啟示洋人?為何中國人必須等到基督教傳入後才得知上帝?在中華民族5000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中,上帝怎不留下半點痕蹟?難道祂完全遺棄了中國人嗎?遠志明說,上帝在中國留下了痕蹟,就是《老子》。《老子》不是另一本聖經,不是基督徒信仰的權威,只揭示了中國人和其他民族一樣,都出於一位造物主,都本來和祂關係密切,也應認識祂,不過因為人類偏行己路,越走越遠,而致失迷,造成今日視祂為陌路人的局面。
老子這個人
中國人似乎都知道老子,其實都不確知。1.比如人們常將老子歸於道教,其實大錯特錯。著名作家柏楊指出:老子和道教的區別,是狗和熱狗的區別。2.再如人們將老子與孔子並談,其實老子與孔子截然不同。孔子講的是人道,認為天道遠, 人道近。老子講的是天道,認為失了天道,人道就是空話。3.如人們將《老子》一書,列為諸多中國古經之一,其實它與一切中國古經都不同:它隻字不提中國的人物、事件、朝代、地域等等,儼然突如其來,儼然超越時空。4.如人們以為老子就是李聃,諸子中真切一人,其實老子的真名、世系、籍貫、仕旅、行蹤、享年等等,沒有一樣不成問題的。2.
別說現代人,司馬遷公元前2世紀寫《史記》時也不清楚,說老子也許就是西周守藏吏李聃,卻又列出老萊子、太子儋2人,哀嘆「實在不知道怎麼回事」,最後只肯定「老子,隱君子也」。3. 《史記》載,老子後來離周西行,老子寫了5000言,向西去了,後人不知道去了哪裡。對這樣一個人一部書,2000多年來研究者不計其數,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就像猜謎一樣,一直沒有定論。
老子之道
對老子之道,人們也似懂非懂。有人說,老子之道是自然主義無神論;又有人說,老子之道有意志,能賞罰,為統治階級服務。有人說老子之道只是一個虛幻的假設;又有人說,老子之道真實有用,是養生妙訣。有人說老子沒落反動,消極頹廢;又有人說,老子蒙昧無知,觀念零碎。老子似乎早就料到了這一點,說:「我的話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實行,天下的人卻不能明白,不能實行。我的話有根源,我的事有主人。你們不知道,所以不明白我。明白我的人越是稀少,說明我話和我的事越是珍貴。聖人外表粗麻衣,裡面有真寶貝」。4.
道與學問
人們將老子之道,視為一門學問、一種人類智慧,這也大錯特錯了。老子說,道不僅不是學問,還與學問相反:「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道遠遠超越人的智學問,靠人的智慧學問無法認識道。人要放下自以為是的智慧,棄絕使人驕傲的知識,極度謙虛,純然安靜,才可能認識道。後人用做學問的方法來研究道,解釋道,其實是「反其道而行之」。5.
老子的謙卑
研究老子之道的人,似乎比老子本人還明白老子之道;一般人談起老子來,也似乎比老子本人還了解老子。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老子本人異常謙卑。他多次說「吾不知」、「孰知」、「不可名」、「勉強」、「多言數窮」。他常有為難的口氣,如「似」、「若」、「玄」、「妙」、「微妙」、「恍惚」、「綿綿」、「幽冥」、「恢恢」。他又不斷發出感嘆:「玄秘又玄秘啊,宇宙間萬般奧妙的源頭」!「誰能知道其中的奧妙呢」!「真是深不可測的恩德啊」!「這至高無上的恩德啊,多麼深厚,多麼久遠」!6.
後世道教將老子封為神明,真是荒唐亂來;學者們自以為確實知「道」了,也是大言不慚。
老子筆下的聖人
《老子》5000,81,26章29次。2000多年來,誰也沒有特別注意過這位聖人。古往今來,中國沒有一個人類似這位聖人。學者們認為,聖人作為「道的化身」,純粹是一個虛構,實際上讀存在、也不可能存在這樣「一個人」。可是,惜字如金的老子為什麼竟然重筆墨地「虛構」這樣一個人?為什麼老子論「道」時非要論「聖人」不可?這樣一個極明顯的大挑戰,實在值得令人深思。老子真是一個謎團。
亮光臨照
讚美上帝!當上帝之光照臨《老子》,謎團就破解了,奧妙就顯明了!上帝是全人類的天父,祂的權能遍及全地、貫穿歷史,在民族都有跡可尋、有證可察。只是凡事都有定時。撒種有時,收割有時;沉默有時,宣告有時。世紀之交的神州大地,福音興旺,靈魂飢渴,正是收割之時,正是宣告之時。當「道成肉身」的耶穌成為我的生命之主,當我長時間沉浸在一個窮鄉僻壤裡專心親近上帝,聖靈便引導我重拾《老子》,叫我看見《老子》如何奇妙地與《聖經》──上帝的啟示並聖子耶穌,不謀而合。我承受著這個令人震驚的異象,3年時間全身心投入考究。7.如今我若不站出來,我若不向世人讚美上帝的作為,我就有禍了。上帝的作為,必須在上帝之光下,才會顯明,也意會顯明。熟稔《老子》一書的林語堂先生,晚年進入上帝的光中,看出老子和耶穌在精神上是弟兄8.,只可惜沒有深究下去。(一)
註:1. 《中國人史綱》上卷,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8年版350頁。
2.《老子白話句解》,台灣文源書局1969年版,楊家駱序論。
3.《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
4.《老子》70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5.《老子》48章,又見3. 16. 19. 52章等無知無欲;致虛極,守靜篤;棄智,絕學;塞其兌,閉其門。
6.《老子》4. 25. 73. 14,50等章;又見1. 58. 10. 51. 65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孰知其極;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
7.《老子v s 聖經…跨越時空的迎候》和《老子原文與譯文》,宇宙光出版社出版。
8.《信仰之旅》中文版243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