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轉性

毛宁 涛声依旧

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科學假設與事實

徐又生博士

李立人博士說:「宇宙有一開始點,就是150億年前的一刻,這一刻沒有『以前』。」這150億年的推算,是科學家觀察這宇宙不斷膨脹,星球的距離越來越遠,照這膨脹的速度,用物理定律倒算,這宇宙,包括所有銀河星系,都能小到一個「開始點」,約在150億年前。科學家們稱這是「原始點」。因此宇宙的年齡也就是150億年。
這推論其實建基在一個假設上:即今天所觀察得的物理定律,在過去漫長的150億年中一直不變。假若有變,便無法計算。但若不變,就不容有突變,不容由無而突然出現一個成長中的宇宙。值得注意的是,這理論不過是假設而已。並不能當作事實。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全能的。這樣,祂當然能在7,000、8,000年,或10,000年前,創造出一個成長的宇宙。要是我們能信上帝所造的樹木是已成長的樹木,有「果子包著核」,並造出能生養眾多的亞當夏娃,有能力管理野獸牲畜,上帝又創造各種成長的植物和生物,難道獨不可能創造一個成長、在膨脹中的宇宙嗎?上帝是全能的,祂用6日完成創造並不是不可能。

至於「6日」是否6個長時期呢?不少人作過不同的猜測,主要迎合進化論者所倡導的長期年齡。但聖經明說,上帝用6日創造,第7日休息,是「有晚上有早晨」的一天。
用放射性原素鑑定年齡的準確性,其實也是在乎計算時所用的假定。一般來說,幾千年內的物質相當準確。大前提是:假定放射率不變:假定放射性物質份量不變。可是,誰知道起初放射性物質的份量多少呢?科學家要做許多推測和假設,這些假設都影響計算的結果。(參:蘇緋雲博士文)。

我強調的是挪亞洪水的影響。根據聖經記載,約5,000年前,挪亞時代有一次洪水,淹沒所有山嶺。洪水前有沒有雨呢?有沒有四季呢?聖經沒有說過 (創是記七章19; 八章22)。那時人的壽命都是幾百歲,像瑪士撒拉,活了969年 (創世記五章)。明顯地,洪水前的大氣層和以後很不一樣,碳14是太陽能衝擊大氣中的碳份子而產生的。所以在洪水前,地球被「從地上騰,滋潤遍地」的霧氣 (創世記二章6) 包圍,如同溫室一樣,地面上的碳14可能就比今日的少得多。洪水時死的生物,用今日碳14的公式來計算,就會得到很長的時間,遠超過5,000年。是聖經不合科學嗎?大有可能是碳14假定的份是錯了。

科學是研究物質及其運作的,從今日觀察和體驗的運作中,可得出一套物理定律,藉此探索宇宙的奧秘。但用這套定率探索宇宙來源,又假定這套定律從來沒變,以及這偌大神秘宇宙和世界都從來不曾改變,假若宇宙曾改變呢?假若世界曾改變了呢?這些理論和靠假設推算出來的結果當然會大錯特錯。上帝是全能、自有永有的創造者,祂能在150億年前創造世界,當然也能在6,000年前用6日創造一個成長、膨脹中的宇宙。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聖經是上帝的啟示,是真理,是我們人類生活言行的準則,不可能和科學產生矛盾。若有矛盾,可要客觀,不要一口咬定科學就是真理。因科學家的見解有可能是假設,是推測,不等於事實。我鼓勵大家遇到這樣的情形時,要有一個客觀研究的心。千萬別為了遷就科學而刻意裁剪聖經。反當看該所謂科學到底是假定呢?是推想呢?還是真的科學?在加州聖地牙哥附近的創造研究所正是以這種求真的態度去研究科學和創造,已有不少出版。鼓勵讀者聯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